第63节:从核心创新(63)



系列专题:《包治百病的创新法则:从核心创新》

  规避风险

  新兴的机遇不仅有不同的时间框架,其风险状况也各不相同。要学会区分将农场压注与将一头猪或几头小猪压注的不同,这在创新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毫无疑问,创新是一个有风险的尝试。企业有时候以此作为论据,为它们对新鲜事物的本能恐惧作辩解。但是许多人没有理解,新鲜事物实际上同风险没有任何关系。就像我们在第六章中讨论的,一个新的甚至激进的想法可能并没有任何内在风险。风险是一个函数,即不确定性(或者失败的概率)与一个人或组织的资金投入的乘积。新鲜度则是一个想法违背先例和传统的程度的函数。如果一直不能正确区分新想法和有风险的想法之间的区别,那么这会加重一个企业过度投资的倾向。

  实际风险Vs.感知风险

  同追求新机遇相关的实际风险与感知到的风险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实际风险是由4个因素决定的:

  1. 用于使项目启动的财务承诺的规模,这些财务承诺是不可逆和不可恢复的。

 第63节:从核心创新(63)
  2. 新机遇背离公司现有的技术基础和市场理解力的程度。

  3. 关键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的数量(尤其是有关客户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的本质)。

  4. 需要对其进行支持的时间范围(时间越长,则风险越大)。

  另一方面,感知到的风险是一个关于无知的函数—它是基于信息、证据或者经验的完全缺失。决定感知风险大小的不是风险实际上有多大,而是企业认为风险有多大。这会产生实际风险同感知到的风险之间的巨大差异,我们把它叫做“无知差异”。

  无知差异带来两个危险的效应。第一个效应是它使得企业在做新事情时高估了全部的风险。这时,管理者就会被一种对于新机遇的盲目悲观情绪所笼罩和折磨—“我们不能制造像那样的产品”,“我们不能进入消费者业务”,“我们绝对不能得罪合作伙伴”。这些例子中的问题通常是管理者同机遇离得太远—同消费者需求的前沿离得太远、同将要塑造未来的潮流离得太远,从而不能做出合理的评估。对一个新机遇要有自己亲身实践的理解,否则你就会感受到越来越大的风险。

  第二,无知差异会使企业低估某些风险。这通常会发生在中层管理和项目管理这个层次。我们经常会发现盲目性很高,对于一个新机遇总是有“大胆尝试”的乐观—“太棒了,然后我们就同微软一起发展并运作一个合资公司”,“……然后我们会吸纳许多当地的管理人才”。这就是一个危险的陷阱。

  为了缓解无知差异并且化解创新的风险,企业需要尽全力降低不确定性。尽管这很痛苦,企业也要明白和清楚那些使机遇获得市场成功至关重要的前提和问题,然后再检验其可行性,看能不能得到证实。比如下列问题:

  ? 客户是谁?

  ? 新产品或服务为客户提供的利益是什么?

  ? 客户是否真正需要或者重视这些利益?

  ? 他们愿意为此支付多少钱?

  ? 哪种产品或服务结构的效果最好?

  ? 生产的成本是多少?

  ? 具体需要哪一种技术胜任能力?

  ? 哪些分销渠道最为有效?

  企业经常在一系列错误假设的基础上开始一个新业务,这些假设是关于在某一特定市场上什么能够获得成功的。或许机遇的竞技场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未知的领域—可能以前几乎没有企业做过这样的事情,因此相关信息极少。或者一个企业在进入一项新业务时,还抱着现有业务中那些假设,而有些假设却不能在新领域里成立。欧洲迪士尼的最初建立就是一个自以为理所当然的例子,刚开始时它的经营状况很差,因为这个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一些未经检验的假设上的—即欧洲的雇员和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同美国人差不多。事实证明这种假设是不对的。欧洲迪士尼后来通过更为准确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做出了改变,从而延续了辉煌。

  与项目假设相关的不确定性越大,企业就应该进行越多的实验。每一个实验都应该严格地检验一个明确的假设,这个假设是关于什么对于一个项目取得成功有效的。这种实验法和与之相关的学习,对于深刻地、共享地、全面地理解任何一个项目都是至关重要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5737.html

更多阅读

第90节:从核心创新(90)

系列专题:《包治百病的创新法则:从核心创新》  我们还要感谢影响我们思考的许多有关创新的书籍和文章的作者—我们希望在参考文献中至少囊括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有三个名字值得特别提到:研究颠覆式创新的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明确界定

第89节:从核心创新(89)

系列专题:《包治百病的创新法则:从核心创新》  知道如何管理这些紧张关系的企业会对创新系统里任何细微的动荡保持敏感。它们会时刻注意来自市场的信号或者是内部的信号。它们也知道如何调节创新系统,来保持这些紧张关系的平衡。 

第88节:从核心创新(88)

系列专题:《包治百病的创新法则:从核心创新》  公司的解决方法就是,暂时向效率方面倾斜,但是并不完全忽视创新。于是,当问题解决之后,企业又将两者平衡起来,没有放弃任何一方。  当惠而浦公司专注于成本削减的时候,必须要保持对创新的

第87节:从核心创新(87)

系列专题:《包治百病的创新法则:从核心创新》  资本预算与资源配置  在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每年都相同 建立一个企业内部资源市场,由各个业务来吸引资源,而不是硬性的资源配置  苛刻于时间,使得新机会不得不等下一次预算资金 更短

第86节:从核心创新(86)

系列专题:《包治百病的创新法则:从核心创新》  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组织里什么东西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价值观有没有限制创新?  ? 日常文化行为有没有限制创新?  ? 管理流程(战略计划、资本预算、

声明:《第63节:从核心创新(63)》为网友敢为天下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