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调整观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发现老习惯的弊端、萌生改变的想法、设计改变计划、实施改变计划等阶段。将对问题的反复贯穿于该过程的始终。在融合思想和行为的过程中,调整观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下面是一些练习,在改变观点、实现融合问题上,它们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把别人的“抱怨”假想为对自己的关心。 当别人抱怨你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恐吓,那么你应该考虑一下对方是否也受到了你的胁迫。 学习并了解促使人们产生抱怨思想的因素,将有助于我们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开发自己的潜力,以更好地适应对方的观点。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抱怨思想产生的基础,但我们没有必要同意这种观点。 把消极的思想去除就能够产生积极的观点吗?如果你除去了惧怕抱怨的思想,你可能会感到高兴吗?(如果你更倾向于和别人合作,并采取更加愉快的行为方式,那么作为它们的副产品,你或许会感到高兴。) 对过分抱怨思想采取极端的态度。首先列出能够 证明过分抱怨是正当的方法,然后描述如何创造一个无抱怨的理想世界,其次再列出支持过分抱怨思想的理由,最后证明彻底远离抱怨思想的世界是不现实的。该过程过后所留下的东西就是你对这些极端行为的融合。 了解某种信仰的本质,本身就是一种融合的行为。佛教徒、加尔文教徒和邪教的狂热者,在关于抱怨思想的观点上到底有多大程度的不同?融合地看这些不同的观点并不要求你相信它们。 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存在相互矛盾的价值和事实。毫不隐瞒、真诚地表达自己和避免不必要的抱怨,两者的价值或许会相等。如果你过于诚实,即平时所说的性格太直爽,那么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你可能会伤害到别人。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接受各种不可避免的矛盾,我们会逐步意识到,其实每一个矛盾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它自己的作用和位置。就真诚本身而言,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的确需要真诚,但有些时候我们也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因此,我们必须知道何时应该真诚地表达自己、何时应该聪明地对事实有所保留,甚至编造一些善意的谎言。 接受:创造理解 如果我们自身就有抱怨的思想并已形成习惯,我们可能认清各种抱怨的形式吗? 人们养成的思维习惯就像胶水一样粘贴在人们的脑海中,所以,改变某种思想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多数人不是通过智慧来改变他们消极的思考方式,相反,时间和积极地改变经历通常会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的思想和观点。 积极改变的范围很广,它包括学习新知识、发展实事求是的观点和增强认知能力等。持有理解观点的人更容易接受和容忍他人的弱点和缺点,因为他们观察问题时不仅仅局限于问题的本身,而是从更广、更深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 在自我改变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只有这样才更有助于我们发展积极的观点。每个人都希望取得成功,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肯定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会倒退。所以,在进行自我改变之前,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改变的起始阶段,我们或许会取得一些进步,并感到豁然开朗,因为这种经历让我们感到无拘无束、自主和高兴。但这个阶段往往不会持续太长。如果你经常问自己,“这种经历会持续下去吗?”那么,这些进步通常会以失败而告终。特别是当你觉得有必要采取一些自以为快速、完美但实际上并不可行的解决方法时,这些进步常常会导致一种危机。如何处理这种事情将决定你控制改变的能力。
![第72节:培育积极现实的洞察(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1109094922.jpeg)
在静下心来集中精力进行自我改变之前,多数人会假想改变后的美好情况。然而,这种预演经历在整个改变过程中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它能够提前向你展示出远离消极思想后的生活情况。就像多数电影预告一样,这个经历能够最好地突出该过程的经典部分。生活就像一部电影,情节越曲折就越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