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实际上,任何团体都可能成为轻浮的方式所攻击的对象:金发碧眼的女郎、律师或心理学家、婆媳之间的关系等等,它们都可能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这些嘲笑是以偏见和推理性的抱怨形式为基础的,因此,这种现象在通情达理的人群中不会广泛存在。实际上,那些开律师玩笑的人或许本来就对律师这种行业持有成见,或者因为自己的朋友曾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品味低下的人群中,互开玩笑的现象普遍存在。 当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持有某种陈旧的观点时,那么偏见就会出现。促使他们产生偏见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种族、宗教、身高、体重、眼镜的形状、性别、年龄、智商、成绩、教育、父母亲、工作类型、社会地位、婚姻状况、出生国家、政治信仰、残疾、爱好和长相等。偏见有时候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但当我们想到偏见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假设其态度是消极的。例如,精神病患者在电影中通常会被刻画成“疯狂杀手”。一般而言,这种“疯狂杀手”的偏见绝对是错误的。 尽管精神病患者或恋童癖患者这样的临床病人极其危险,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沉重的打击,导致他们在自我概念上的混乱。 一些著名的研究表明,半数或半数以上的美国人在一生中曾经患过或即将患上显著的精神类疾病。因此,大多数对心理疾病患者抱有偏见的人是处于以下两种境地中的:(1)自己正面临着重大的情感挑战;(2)自己的朋友或家人中就有患心理疾病的。 当偏见成为不利因素并导致歧视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走入了严重的、广义上的抱怨的舞台。当偏见思想表现为损害他人的行为时,广义的过分抱怨的思想则促成了歧视思想的产生。折磨他人是歧视思想的极端表现,因为对他人怀有的敌意的或憎恨的思想这时已经发展为具体伤害他人的行为,包括损害他人的社会地位、友谊、工作、特权或教育机会等。 建立在极端偏见基础上的过分抱怨将导致暴力的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夫妻间的争吵、恐怖主义甚至种族清洗现象(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实施的屠杀行为)。让我们共同浏览一下争吵的过程吧:他们彼此首先是满怀憎恨,然后处于交战状态,最后发展到人身攻击。

可以预见的是,为了少受批评并维护自己的公众形象,参与争斗的人将掩饰自己的真正动机,并编造一些似乎和该事件不相关的理由: 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火气。 是她(他)导致我这样做的。 我被激怒了。 争论发展到了失控的程度。 我是在发泄怒火。 我喝酒了。 对方揭了我的伤疤。 我的压力太大。 我仅仅是想吓唬她(他)一下。 同样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争斗的人能够克服他们极端偏见的思想从而真诚地面对问题,那么他们就能够停止争斗或歧视性的攻击。例如,在引起偏见的逻辑中,通过寻找引发过分抱怨的思想来鉴别错误的因素,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把上面提到的前3个“理由”当做例子,我们可以说: 愤怒是如何战胜你的?当你感到愤怒的时候,你是通过何种方式点燃自己怒火的? 她是如何导致你出手的?你是如何理解她的行为的?在这种想法中,你能否发现过分抱怨的因素? 人们每天都会被激怒,但为什么别人不动手打人?你有什么理由证明你的行为是正当的?在这个理由中,你是否发现了过分抱怨的因素? 这种分析方法比逃脱责任的策略更有助于改变原来的错误思想。逃脱责任在通常情况下只会逐渐减少自己的责任心。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护的人更容易重蹈覆辙,而那些真正承担责任并认真研究和改正错误的人更容易改掉自己的恶习。 如何处理偏见和歧视导致的抱怨? 偏见的常见形式大多都便于处理,然而,过分抱怨的过程却需要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必要的行动来改变。下面是关于这个主题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