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不抱怨,拯救身边习惯(3)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处理责备型抱怨的一般策略 落入责备型抱怨陷阱的人们通常有他们自己的理由,然而,他们会因其抱怨的方式和过分抱怨而痛苦万分。 责备型抱怨通常会产生一种不良后果,即导致对方疏远自己、根本不愿意听你的抱怨。于是,抱怨者本人就很容易觉得自己受到了排斥,或许还会产生一种自我疏远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抱怨者陷入了痛苦的沼泽。 假如你遇到了一位责备型的抱怨者,你有很多选择,包括以下几种: 当听到某人抱怨他人时,如说当听到某人抱怨乔的时候,你可以问:“如果乔在这里,他会以同样的方式看待这个问题吗?”“你有有效的证据吗?”或是:“如果是这样,问题真的有你说的这么严重吗?”这种形式的质询不仅能够澄清对方抱怨的事情,同时也会使对方了解到抱怨是需要合理依据的。 如果你不知道对方想让你做什么事情,你可以问:“你想让我帮你做什么?”无论对方发出这种责备型的抱怨是出于发泄不满,还是想得到你的认可,问这个问题都能够使你明白对方的真正意图。 通常情况下,主动向抱怨者提出建议是不明智的。的确,一些抱怨者看起来非常绝望,你或许同情他(她)并主动向其提出建议。如果你的建议是合理的,当然会有一些抱怨者采用你的建议。但通常情况下,抱怨者会把自己当做受害者,他们不是把精力放在自我发展和自我改善上,而是放在发牢骚上。即使是合理的建议他们也不会理会的,他们可能会说,“我已经这样想过了,但这是没有用的”或“是的,但是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这个问题”等等。“是的,但是……”这种形式通常被认为是责备型抱怨综合征的基本信号。 尽量不要安慰抱怨者,因为安慰他们几乎是没有用的。另外,如果你安慰他们,那么你将会被卷入其中。 当听到同样的抱怨时,不要发火。一些朋友经常就同一个问题反复地进行抱怨,我告诉他们我不想谈论这些问题。除了发火我什么也干不了,而对他们发火是没有用的。
尽量避免抱怨告发者。一些告发者由于相信自己做的是好事,他们期望从各方面—经济、个人和情感上得到保护。由于告发者通常对那些能够为他们提供永远保护的人更有信心,而责备型的抱怨可能会把一些潜在的朋友拒之门外,因此,就要求对告发者降低要求。 如果你发现自己被责备型的抱怨包围而无法脱身时,你可以问自己:“参与这些事情让你得到了什么?它们是你能够从那些愿意采取必要措施去解决问题的宽容的人那里所获得的吗?” 如果你觉得改造一个有思想、有同情心的抱怨者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那么你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责备型的抱怨者通常会为他们的抱怨寻找理由,并向别人解释自己为什么不能改善个人的生活。作为一个群体,他们遵循一种相互排斥的生活方式,并在其中寻找不能改善自己生活的原因。他们通常会说自己遭受了巨大的折磨,重复着同样令人遗憾的方式,把一切归咎于过去所受的伤害或他们认为不可能改变的形势。只有厌倦了抱怨并切实采取行动,他们才能真正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是他们自己的任务,其他人最好是在其主动要求帮助时,再给与他们指导。 你是歧视型的抱怨者吗? 偏爱芦笋是个人的选择。如果你喜欢开别克轿车,与金发碧眼的女郎约会或吃牛排,这也是你的选择。的确,你有权利对汽车、食物、人或大多数事物进行积极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不会选择抱怨的。 同性别的人有很多的共同点。“行为的性别类型”指的是大多数在行为方式上有很多共同点的人是同性。人们在客观地描述性别差异的时候,并不会涉及抱怨。比如,在肌肉运动的协调能力上,女人一般高于男人。这是客观事实。如果你想在肌肉运动的协调能力上进行区分,那么结果会偏向女方。 多数人偶尔会因自己的某种缺点而嘲笑自己,因别人的容貌、特征或工作而开他们的玩笑。这是一种歧视的形式,但其程度通常不会太深。大多数政治思想和行为十分得体的人或许会反对甚至批判这种轻浮的方式,但是这种抱怨往往不可能迅速产生巨大的改变。
更多阅读
第58节:甩掉抱怨,改写你的(3)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如果我们在为自己分类时使用了一些消极的名词、形容词以及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动词,那么很明显我们已经掉进了抱怨的陷阱中。美国哲学家乔治·桑特亚纳曾经指出,“简单的一个词‘是’(is)
第55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4)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做吞咽的动作、苦笑或舔舌头给人传达的信息是—对方目前正处于紧张状态。(干燥的嘴唇通常代表忧虑,但是一些药剂也能产生这种副作用。)然而,形体语言有时候是很难掌握的,因为它既可以传达
第54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3)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当你被别人理解的时候,你就可能拥有最有效的沟通。有趣的是,多数人会把积极听讲、努力思考的人当做最好的沟通者或健谈的人—即使他们说得很少。 如何才能掌握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呢?
第53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2)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表达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情感状态。当我们感到自然、自信或高兴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给别人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但是,当我们感到疑惑或困惑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在别人面前尽显
第52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1)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第十二章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 从某种程度上讲,沟通是人与人发生关系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那么我们就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沟通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