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企业努力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据宁波调查队最近的一份“幸福调查”表明,市民对幸福生活的满意度达到94.6%,其中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的被访者幸福感得分最高。而这份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有一个好的工作,民营企业正是就业的最大平台。
面对即将在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劳动合同法,部分民营企业主心中的焦虑也是不言而喻的,劳动力的后低成本时代里,路在何方?少量的民营企业甚至由于害怕背上“包袱”,赶在新劳动合同法正式生效前,大规模裁减老员工。
浙江省政府日前宣布,从今年9月1日起,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上浮80-100元。这是浙江省1994年实行最低工资制13年来的第9次调整。
面对新劳动合同法和不断走高的最低工资,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民企是如何应对的呢?记者走访发现,浙江的优秀民营企业已从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上升到真心关爱员工的道义责任。
“企业的存在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员工幸福。”浙江陆龙海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苗龙告诉记者。陆龙在其企业文化中倡导感恩文化,感恩的其中一个重要群体就是员工。
“企业是员工用10个手指创造出来的,他们理应得到幸福。”宁波通用塑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允升说。通用正筹划组织全体员工一年一次的旅游。
“低廉劳动力和低成本竞争非长久之计,打造‘幸福浙江’正成为民营企业和政府间的共识。”浙江当
地一位工商联人士如此评价。
高效能满足员工高收益
位于浙江衢州的红五环机械有限公司,一个跨度90米、长度250米的红五环车间,15个员工,年产值却达到1.5个亿,人均产值1000万元。员工每走一步就创造了4万元产值,被业界称为“红五环模式”。
红五环模式的成功,归结于他的“哑铃型”经营战略:紧紧抓住科研和市场两头,定位于设计、营销和品牌,中间生产环节外包。红五环不生产一个螺丝,一颗螺帽,由400多家专业厂,包括欧洲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企业为其提供关键零部件。这种方式改变了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的“制造工厂”和“加工车间”的地位。
由制造到创造的高效转型,让红五环可以高收益的惠及员工:近20名员工拥有公司配备的轿车、每个车间班组配备饮水机、在附近的青年大厦购30套单身公寓免费供应外地员工、五险一金应保尽保、报销困难职工子女学杂费、奖励学习好的员工子女、暑期由老总带队开展夏令营活动。“身为红五环的一员,我觉得非常幸福、非常自豪。”一位有着7年工龄的红五环员工告诉记者。
“红五环最近的目标是消灭最低工资2000元以下。”红五环办公室李萍主任告诉记者。从2007年9月1日起,浙江省最低月工资标准刚调整为850元、750元、700元、620元四档。
“员工加班必须通报批评”
越来越多将员工幸福当做企业目标的民营企业,都收获着甬微同样的幸福。
加班加点曾经是被大力提倡和表扬的。但在浙江的民营企业中现在却被用来“通报批评”。
宁波志清实业公司从今年初起,全面推行每周双休、严格落实每周40小时工作制,并且与员工集体商定工资标准,给包括外地员工在内的全体员工“五险一金”。志清公司董事长陈志清认为,民营企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贡献,就是与所有员工一起共创共享,建设起一个和谐企业。
为了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宁波志清公司在2005年开始就一直严格推行每日8小时工作制,对加班员工进行通报批评。“时间不能创造效益,创造效益的是人。”陈志清说,“这既能严格遵守劳动法,又能号召所有员工致力于科学效率的研究,避免延长时间的简单重复劳动。”
据统计,志清公司一线员工平均薪酬比上年度增长了16.8%.严格的每周40小时工作制,车间里一线员工收入并没有降低。对个别员工因为未能加班而导致的收入下降,志清公司制定内部最低工资标准,对低于标准的予以补贴。“光每个月的福利,每个员工就能拿到400元。”
“和一些不规范的民营企业相比,我们的成本高一点,但幸福指数更高。”陈志清说,“只有幸福的员工才有幸福的企业。”
这是浙江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开始形成的共识。
投资员工、提升员工在企业的幸福指数,促进了企业的高效发展。“员工收入高的企业效益肯定就好,企业效益好的员工收入一定很高。”众多浙江民企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型过程中,使企业效益与员工幸福指数互为增长。
据宁波调查队最近的一份“幸福调查”表明,市民对幸福生活的满意度达到94.6%,其中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的被访者幸福感得分最高。而这份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有一个好的工作,民营企业正是就业的最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