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把握时机的成语 李嘉诚投资战略:先降低风险 后把握时机



  首先来看看李嘉诚父子的商业帝国。李氏控制着6大上市公司,六大公司的业务,彼此的相关度颇低。它们分别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实),主营物业发展与投资、地产代理、楼宇治理、控股;和记黄埔(简称和黄)经营物业发展、货柜码头服务、零售业、制造业、电信和电子商务发展、控股等;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建)主要做运输、能源、基建材料、基建工程;香港电灯有限公司(简称港灯)是发电与电力供给;TOM.COM有限公司,包括门户网站、互联网信息、户外媒体、印刷、内容供给、电子商贸及软件开发等;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着生物科技产品的研发、商品化、市场推广及销售。总括起来,李氏商业帝国有七项主要业务:港口及相关业务,电信,物业发展及控股,零售生产及其他,能源,基建,财务与投资。

 形容把握时机的成语 李嘉诚投资战略:先降低风险 后把握时机

  那李嘉诚是如何降低风险的呢?

  研究一下李嘉诚的七项业务的EBIT增长曲线,可以看出7根曲线每一根的峰谷波动都很大,,最高的达到200,最低的-50。这样的数值是任何一家大型企业都无法承受的,增长速度忽然暴涨到200,你会发现人员、场地、现金什么都不够用,乱套了,根本不能正常运作,而假如衰退50,也是负担不了的,随时会倒闭。但把七根曲线放到一个坐标系里考察,戏剧性的场面就出现了。你会发现,每一根线的波峰,都有另一根线的波谷与它相对应,也就是说,七大行业全部形成了严密的互补关系,综合起来增长率就变成了一个十分稳健的数字。

  所以,李嘉诚降低经营风险的秘诀就是把风险分散,也就俗话说的“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不同的是,李氏的多元化做得有计划有条理,不是盲目地看到哪里赚钱就往哪里投点钱。他的分散风险策略有这么几条:一是收购或从事低相关业务分散风险,七大行业无论产业领域还是地域都分布广阔。二是收购或从事不同回报期业务降低风险,短期回报的业务如零售、酒店等,它的盈利波动,好处是经济景气时获利丰厚;长期回报的业务如基建、电力等,好处是收入稳定。假如光做短期业务,波动大,风险很高,但假如全做长期业务,资金回流慢,又有周转不灵的风险。长短互补,才能确保每段时间都有足够的资金回流。三是收购或从事稳定回报业务来平滑盈利。稳定回报的业务,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有助于“兄弟单位”业务发展,整个集团碰到困境时它也能提供援手,还能使财务报告比较好看,借贷、集资都拿得出手。

  可以看看长江集团1997年的重组例子。在重组前,长实直接控有长建,两家公司的业务相似且不稳定;和黄控有港灯,盈利稳定。长建从事的是资金密集型行业,1996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额达33亿港币,1997年更达38亿,有资金压力,反观港灯则有大额现金流入。于是李嘉诚把四大公司的股权结构重新排列组合,让长建划到和黄名下,直接控股港灯。这样,港灯收进的现金可以提供给长建;两者相加以后,长建成为盈利增长公司,有助集资;而长实不用再直接负担起长建的大幅波动,加上和黄盈利稳定,使公司长远盈利可较稳定增长,便可降低回报风险。每次重组一定使各个互补企业加到一起,这就是李氏商业帝国能把经营风险降低10倍的道理。说穿了没什么了不起,原来就这么简单。

  同样道理,投资项目全球化,把蛋放在世界各地的篮子里,也是为了分散蛋被打破的风险。世界各地经济周期、市场发展阶段、行业竞争程度各异,全球化可以确保整体回报,分散投资风险。和黄的货柜码头业务和电信业务就是最好的例子。

  80年代后期,长和系企业开始进军海外,业务范围包括能源、地产、电信、零售和货柜码头,以香港为基地延伸到祖国内地、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其中港口业务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进入30个码头,如香港国际货柜码头、香港内河码头,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在欧洲有英国菲力斯杜港,泰晤士港,欧洲货柜码头等。当90年代后期欧美经济放缓,香港和英国港口进出口货物数量下降,吞吐量呈负增长,内地经济发展却一枝独秀,深圳盐田港吞吐量始终保持大于20%的增长量,使得港口业务的整体平均增长率相对稳定。

  电信业务也是如此,在印度、加纳、阿根廷、巴拉圭等未发展的新兴市场,成熟的2G技术继续带来较高的盈利增长,这一块盈利可以用来支持新兴3G技术的巨额初期投资和亏损,以便于在逐步走向成熟的市场由2G逐步过渡到3G,在欧洲手机技术成熟的地区则全力开展3G业务。一方面不同地区间相互支持,另一方面可延长每种技术的盈利期限。

  把握最佳时机

  最初只有一个篮子,把蛋分开放首先要投资买很多个篮子。必须注重到,李氏商业帝国始终策略性地保持稳健的财政状况,资产负债率也较低,这样当好的投资机会来临时,才有能力去把握机会。

此外,李嘉诚的投资思维模式还讲究“不为最先”,最新的最热的时候先不进入,等待一段时间后,市场气候往往更为明朗,消费者更轻易接受,自己的判定决策也会比较准确,这时候采用收购的办法介入,成本最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6314.html

更多阅读

李嘉诚读书的故事 李嘉诚小时候

李嘉诚五岁读书,每天放学回家后,悄悄飞进他的小书房,他太爱看书了,平时他一有时间就躲在自己的小书房里,如痴如醉的看书,而且读书却异常刻苦,夜里点着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没有去睡。后来看书越多,他越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便越是废寝忘食、如

李嘉诚抛售内地房地产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李嘉诚内地撤资

前言:对于李嘉诚,我研究的较多,曾经搜集过介绍李嘉诚的书几十本,也曾经专门写过近十万字的文章(博客中有部分内容),李嘉诚的成功准确说源于房地产,他抓住了香港地产的三次大起大落,第一次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因大陆政治形势带来的

李嘉诚的孙子 李嘉诚给孙子上课

漫画撰文 李景涛李嘉诚的孙子是李泽楷的儿子李嘉城的孙子是梁洛施的儿子李泽楷和梁洛施的儿子就是李嘉诚的孙子很简单,但因为是李嘉诚的孙子也就注定不会那么简单他们得妈妈梁洛施12岁就进入演艺圈,15岁进入香港英皇娱乐集团20

李嘉诚撤资中国的背后 李嘉诚的撤资连环计

     近日,李嘉诚连续在香港和内地抛售大量资产的举动引发外界的忧虑,因为素有“超人”之称的他,数十年商海遨游鲜有败绩。有人称“李嘉诚此举很可能是一个连环计,以退为进、隔岸观火、趁虚而入,再一举多得。”  从中国撤资,到欧洲

李嘉诚做生意的秘诀 李嘉诚理财三大秘诀

在亚洲富豪中位居首席的李嘉诚,许多理财秘诀值得学习研究。     三十以后重理财     2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到中年时赚的钱已经不重要,这

声明:《形容把握时机的成语 李嘉诚投资战略:先降低风险 后把握时机》为网友水净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