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的成立在其定位方面似乎存在着一些互相矛盾的目标。
中投成立的宗旨是为中国迅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实现更高的回报率,并将部分外汇储备投向海外,以减少国内流动性并降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这个宗旨似乎跟国际上一些大型的主权基金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ABUDHABAZ INVESTMENT AUTHORITY),创建于1976年,其目的是将石油贸易顺差用于投资,目前估计市值为8750亿美元。国际市值3800亿美元的挪威政府养老基金(GOVERMENT PENSION FUND),也是将挪威绝大部分北海石油收入投资到海外。这说明主权基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其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值。
但从一些官方的资料显示,中投的2000亿美元的投资资金配置大致平均投资于3个领域:1/3用于收购中央汇金投资有限以司(CENTRAL HUIJIN INVESTMENT),该公司持有中国大型国有银行和券商的大部分政府股权;1/3用于海外投资;1/3用于为当未改革的国有银行纾困。这在某种程度上解读为中投在投资目标上的差异。也就是中投在投资配置上,用于海外投资的资本不会多于700亿美元,余下的资金均用于国有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之中,投资者是不能单纯从商业投资的眼光来评估中投的投资收益的。
透明度 质疑的靶心
中投作为一个中国政府投资的载体,是政府外汇资金的一个独立托管人,从实质意义上来讲它是一个独立基金经理,政府是它唯一的大股东,也是唯一的客户。
中投作为政府的投资载体,明示或暗示性地执行着政府的经济发展策略,包括在国内外的资本运作上。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让被投资方,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感到其经济利益及国家利益受到威胁,这种受威胁感除了是由于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而由本能而起的不信任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实力迅速崛起不能接受而采取的一种对抗及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的最好写照就是持续不断地对中投的投资透明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质疑。西方国家对中投的这种态度在相当的程度上阻碍了中投走出国门,收购海外优质资产的步伐。
我想中投的管理层可能对于这种状况有点始料不及。而事实上,被西方质疑透明度不够的主权基金,中投不是第一家,也很有可能不会是最后一家。
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HOLDINGS)是新加坡政府财政部持有100%控股权的投资公司,它从1974年建立起到2004年这30年间从未对外界公布过其财务报表,被认为是新加坡最神秘的企业之一。这家政府持有的公司在新加坡国内掌控了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港口、海皇海运、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及莱佛士饭店。几乎是新加坡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曾有外国媒体估算,淡马锡控股持有的股票市价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可以说几乎掌控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除此之外,淡马锡大约一半的资产是在海外,其主要投资马来西亚电信,印度的ICICI银行,澳州的第二大电信公司OPTUS等,同时它也非常活跃地在中国投资电力、地产及高科技等行业。透明度不够的质疑并没有阻碍该公司扩张的步伐。
更有甚者,在2002年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之妻何晶被任命为该公司的执行董事及CEO,虽然该项任命引起国际媒体的各种评论,但在2003年,该公司的投资回报率高达46%,这被认为是何晶出任CEO后大胆扩张的结果。在该公司2003年首次公开的年度财务报表中,在过去30年,该公司的总体年投资回报率达平均每年18%,但是过去10年的年回报率则只有3%,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家投资公司的投资策略及财务状况的透明度高低与否,与其投资回报没有太多的关联。值得回味的是,自从2003年淡马锡开始向外界公布其投资策略及财务状况后,其透透明度指数(LINABURG—MADUELL TRANSPARENCY INDEX)一路上升,现时达到7,而全球最大的阿布扎比主权基金仅得3,中投则只有2。挪威的政府养老基金透明度指数达到最高10点。(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陈戈,现任教于Macquarie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Ballarat,主讲经济学和财务会计学。在澳洲生活将近二十年,原是一名专业会计师,曾任职澳洲电讯,IBM,Woolworth,及PriceWaterHouseCoopers等澳洲本地及跨国公司。对公司财务管理、发展战略、资金筹集及税务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经验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