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企业的历史性机遇:老大》
例如,2007年国家强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工作,将给七大行业带来压力,换个角度说也是机遇。七大行业包括:电力行业、轻工行业、制药行业、仪电仪表行业、家电行业、造纸行业和照明行业。 例如,《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出台,提高了进入门槛,强力规范行为。只有雅芳、安利、天狮等大型规范企业获得经营许可,大量中小企业无法进入直销市场,必然形成多寡头的垄断局面。 例如,国家强制执行的制药企业GMP认证,一大批没有条件没有实力的企业被淘汰,通过认证的企业欢欣鼓舞,将GMP证书当作优势。可是当GMP认证在全国结束,GMP瞬间变成了一条大家都一样的起跑线,入围的制药企业们在技术、实力和营销全部升级,于是竞争度不仅没有降低而是提高了,在高层次上展开。 再例如,国家《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按照新的排放标准,一家大型制药企业每年用于治污的费用将达亿元,中型企业也要花费几千万元。为了达标,制药企业只能在环保上加大投入,成本由此大增。一些实力不济的中小企业如何消化巨大的环保成本?药品制造行业将开始新一轮洗牌,强者更强。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 变,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变,对于后来者总的说来,还是机遇,要看你怎样认识,拿什么应对,怎样挑战? 四、新兴市场,偏爱新兴企业 行业拐点、技术升级出现后,老牌企业最容易恋旧,因为他们是现有市场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并不想改变现状。事实证明,新兴企业获得的机会和成功往往更多一些,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他们一心向前,追求着成功。 行业的拐点在许多时候是以新兴市场的面目出现的,但是由于新兴市场一开始是小的,主流企业因为有现成的饭吃,在起初往往容易忽视甚至压抑新兴市场产品。主流企业甚至想,依仗雄厚的实力,等市场见好后,后发力也不迟。因此,这些公司很少能够像当年那样再一次站到行业创新的潮头浪尖上,等发现技术或市场发生了突变,其在所属行业领袖群伦的地位已经失去了,这在商业领域几乎成了不变的规律。 柯达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证:在数字化大潮中,它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早在1976年就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的柯达,直到2003年才下决心做出追赶数码影像快车的决定。而这一年,数码时代已经席卷全球。除了柯达,日本的索尼、佳能、富士、奥林巴斯、尼康等厂商,已经早早占据并牢牢把持着数码相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在数字冲印市场,富士这个老对手则占据了上风。这时的柯达才发现,在全新的数字影像领域中没有自己的位置,在传统的影像行业中已经是人去楼空。

柯达像历史上没落的封建贵族,守着数码相机的高端技术却不积极推广,指望通过这种消极的做法来延长传统胶卷的生命,幻想着自己依然能够像过去一样赚取丰厚的利润。 历史前进的列车没有人能够阻挡,数码技术的兴起和传统影像市场的没落不会因柯达而止步,刘永好说得好:"成功就是顺应潮流先行一步",因循守旧者终将被淘汰。 许多行业新的挑战者正是以技术换代和产业升级作为发力点,以创新者的形象抢先占位,颠覆市场的。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多有建树,TCL就多次采用此种战法,屡获成功。 TCL以前是做电话机的,当它要介入电视机行业时,寡头垄断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传统市场已经饱和。但此时恰逢大屏幕彩电兴起,TCL以大屏幕彩电为切入点,以创新者的形象开始颠覆彩电行业; 同样,TCL介入电脑行业时,恰逢英特尔改变策略,扶持新锐企业以抗衡行业巨头。于是,TCL与英特尔联手,率先在国内推出"奔Ⅱ"电脑,同样以创新者的形象颠覆了电脑行业; TCL推出手机时,手机行业正处于从功能诉求向时尚诉求过渡的转型期,当国产手机以价格作为主要竞争要素时,TCL推出"钻石手机"、"铂金手机",再一次以创新者的身份颠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