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企业的历史性机遇:老大》
第二部分 做老大的十大路径 做老大,是无数中国企业的梦想。 那么,如何成为老大?机会在哪里呢? 我发现,企业成为老大有三类机会: 第一类,抢夺现有王位。瞄准机会,把原老大拉下马,后来居上篡取王位。 每个行业每个品类,或大或小,或隐或显,都会有事实上的老大。其中有一些老大对老大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自己已经获得的老大位子并不珍惜,他们有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有的危机意识淡漠,疏于防范。这是挑战者的天堂。 挑战者有的以新老大的姿态举起行业大旗,呼风唤雨;有的瞄准原老大弱点,攻其不备,一举颠覆;有的捕捉经济趋势,抓住行业拐点,借势反超。这是一场场精彩绝伦的王位争夺战。 原来压力锅的品类是"双喜"占据的,结果后来被曾是双喜OEM厂的苏泊尔取代;原来"春兰"就是国产优质空调的代名词,现在已经被"格力"超越;"长城"曾经是国产电脑的首席代表,现在人们想起的只有"联想"。 这里的关键词是目标赶超,是后来居上。 第二类,发现新需求,开拓新行业,在行业和品类的新生、分化和升级中做老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升级和细化,原来想也不敢想的事现在敢想甚至已经实现了;原来粗放、简单的产品就能满足的需求,现在越来越细化、要求越来越高了,因此,行业越分越细,品类越来越多,提供了无数诞生新老大的机会。 以交通工具为例,从自行车,升级到摩托车,现在汽车又开始大量进入家庭。自行车从改期开放之初的28吋、26吋、加重和轻便等简单的几种分类,变成小轮的、山地的、变速的、折叠的和电动的,品种和品牌多得难以计数。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汽车,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品类山头都应该有老大品牌去占据。 再以家用电器为例,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陆消费者可能只想拥有收音机(红灯牌)和电风扇(钻石和华生牌),而发展到今天,家用电器品类已经扩大到电视机、空调、冰箱、微波炉、电脑、空气加温器、豆浆机等几十种,随之造就了许多新老大:彩电市场诞生了长虹、康佳;冰箱诞生了海尔、科龙;空调品类诞生了格力、美的;微波炉诞生了格兰仕;电脑诞生了联想;空气加温器诞生了亚都;豆浆机诞生了九阳……甚至于连无绳电话也诞生了步步高。 这里的关键词是洞察,是眼界,是开拓与坚守,是做行业,在做行业中做老大。 第三类,抢占没有品牌占据的空白行业和品类。
![第17节:发现行业,先者生存(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32550898489.jpeg)
除了行业分化需求细分产生新品类为企业提供做新生老大的机会外,还有一类做新生老大的机会。这类机会是,品类早已存在,已经长驻在消费者的头脑中,但是这个品类中没有被哪一个品牌牢牢占据它。那么谁率先发现并占据这个品类,谁就是老大! 这种机会大量存在于传统行业和品类中。例如,"糊"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已经存在几千年,但是直至20世纪80年代,广西南方食品公司率先在这个无人关注的品类中做品牌,以一条"黑芝麻哎--"广告的大传播,使"南方"一举进入消费者心智,占据了糊类品类高地。 食用油市场也存在类似情况:改革开放前,家家户户都是拎着个瓶子去粮油店买油,哪有什么品牌一说。金龙鱼敢为天下先,率先推广小包装食用调和油,现在已成了食用油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