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贯中的《三过演义》里诸葛亮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今天无神论占了上风,所以,不用讲什么大家也都知道“诸葛亮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讲到《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一语道出了罗贯中的败笔。为了“存刘延汉”,罗贯中在书中处处维护着刘备一方。但是把诸葛亮说的太完美,什么事情都瞒不了诸葛亮,一切都在他算计之中。如果出现诸葛亮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是天不佑刘延汉!是天意如此,而非人力可以去改变的。 我们不管诸葛亮是不是有那么神,而是作为今天的企业来讲是不能用诸葛亮的。如果出现诸葛亮式的人物,那企业就危险了!(就是诸葛亮式的老板也是不可取的。——不在讨论范围。)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的用兵如神。“奇妙的是,诸葛亮的每一步设想都有可操作性,先后次序之谨严亦匹似围棋国手行棋,算路绵长,在明确大方向的前提下,兼顾到了每一个具体环节。”(当代作家周泽雄的《三国现代版》语) 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和才能,所以也就不需要别人建议和提醒什么了。其他的人只能听他安排工作,不能也不允许有其他想法。 可是,诸葛亮成功了吗?看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没有成功。虽然罗贯中借诸葛亮之口把原因归于“天不延汉祚”。还是洗不掉诸葛亮的失误。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妇孺皆知。在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既执行军法又兼顾到人情。也就是只杀了马谡一个人。(本该诛灭九族的。)但是诸葛亮要担多大的责任呢?“自降三级”,以偏将军领丞相事。在用人之前,既然知道责任重大,为什么要用没带过兵、没打过仗的马谡呢?而以《三国演义》来看,刘备临终有言:“马谡不堪重任。” 不说诸葛亮徇私舞弊,单是这件事来说,诸葛亮的罪就不可宽恕。这是一人独揽的后果,企业要是这样那就一会人才进不来或进来得不到不重用;二是诸葛亮走人企业马上倒闭。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政府,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才贪官越来越多,治理越来越差。没有谁约束他,反正他做的都是对的。唯他马首是瞻。 第二,诸葛亮不需要别人“出谋划策”。由于自己什么都可以,“事必亲躬”,怕别人没有自己“忠心”,不敢要别人去做。那么企业问谁要人才? 诸葛亮是不会识别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因为他不需要,有没有人才对他来说是一样的。但是企业要是没有人才,如何去发展?诸葛亮能够忙的过来吗?荆州的失守是在关羽手上,可是关羽不出兵怎么会失守?今天企业分工那么细,要是雇用一个职业经理人,“事必亲躬”且面面具到,能行吗? 第三,“智力既高出众生,谋略又周全完备,他要求别人的便是忠实地贯彻执行”。(当代作家周泽雄的《三国现代版》语)包括刘备都要听他的。在今天即使有这样的人存在,也是不敢用。公司的董事长决策什么还要有董事会研究决定,能让一个管理就什么都说了算。老板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搭配。在出兵抗曹时,魏延的出奇兵以治敌,在后来可以看出是可取的。但是要诸葛亮承认别人想的办法比他好,那是不现实的。在诸葛亮的一生中从未听过别人的。 第四,人无完人。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才能是出众的,可是在用人方面就差强人意了。如果能用其长避其短当然好,可是他的性格决定他的人生。不让他掌控全局,他是不会做的。所以,要选择,可能也只好忍痛割爱,放在一边了! 第五,诸葛亮的忠心可嘉,做事未必值得恭维。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是七擒孟获与南,六出祁山与北,结果呢?在当时局面来看,是不宜出兵的。诸葛亮也知道曾说过:“亮不是不知,只是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为了体现自己报“刘皇叔三顾之恩”,而不顾现状和军民的死活,这本身就不是好的思想。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为让老板看表面工夫,而让员工受苦或使企业受损失,那还该奖励他的行为吗?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你是老板愿意用诸葛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