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根据《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2002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规定: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得超过1/3。高盛名义拥有合资公司33%股权,高华拥有67%的股权。但是,高华是由高盛借款1亿美元组建的,另一出资人高盛的重要客户联想集团则只是扮演“掩护”角色。高盛高华证券近乎100%是高盛控股,这是业内早已公开的秘密。而且有报道显示,监管机构对高华证券与高盛高华证券的组建的内幕心知肚明。在高盛高华成立之初,双方协议规定,高盛集团具有“选择权”,即拥有收购相关中方持有的股权的权利,一旦监管环境允许,马上就能控制高华证券。而且高华证券成立的注册资金均为“待缴”。 英国《金融时报》就此评论,高盛此举已迫使其他投资银行改变策略,大多数外资银行过去将时间花在收购中国本地券商少数股权的谈判上,现在却希望达成与高盛类似的交易,但他们能否如愿以偿却是个未知数,也许是因为没有哪家金融机构像高盛那样与中国官员有如此密切关系?

以隐形渠道渗入中国房地产市场 2001年初,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的不良资产的国际拍卖,2001年12月高盛中标。2003年,高盛与华融成立合资公司——融盛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了价值19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及地产资产组合。同年,高盛与华融资产和长城资产签署的近百亿元的不良资产处置协议中,约50%属于地产不良资产。通过处置不良资产,高盛悄悄地进入了中国尚对外资限制进入的房地产市场。 2003年以来,国际炒作人民币币值低估,施压人民币升值的一浪高过一浪,大量热钱由此纷纷涌向中国,房地产是热钱栖身的重要领域。擅长投机的高盛当然不会坐失良机,2005年底,向21世纪中国不动产公司注资2200万美元,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2005年,在上海以1.076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凯德置地有限公司的百腾大厦(商业写字楼)用于出租,成为上海成交价格最高的地产买卖,直接拉抬上海房地产价格;2006年10月,高盛以7000万美元买下了上海虹侨花苑酒店式公寓。当时就有专家评论,高盛进入商业写字楼与高档住宅市场,很可能是进行短线炒作,即便房地产本身并不升值,也将因为人民币升值而获利。 通过并购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中国农产品市场 2006年11月,中国商务部批准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控股)以3.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中国最大的国有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的100%股份。此后,罗特克斯直接或间接控制双汇发展约61%的股份。此前,高盛已持有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13%的股权。高盛在拥有双汇和雨润两家巨型肉类加工企业以及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后,便开始向上游养殖领域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