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四大”独立、客观、公正的神话已被戳穿 长期以来,中国相关主管部门与企业的自信严重不足,对“四大”崇拜有加,都想借助其所谓的“卓越声誉”在国内外市场中树立起信誉。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审计实践表明,“四大”没有能够提供更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证据。 “四大”多“门” 早在2001年财政部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中,毕马威就因为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报表数据失真等受到通报批评,2001年更因为“锦州港事件”而创造了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在华成为被告等三项第一。安永因为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风险手册而广为诟病;2006年安永全球发布《不良贷款报告》,在遭到中方严正驳斥后,宣布收回报告,承认其中关于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数额估计“没有根据,是个错误”。2005年财政部公布例行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普华永道因上市公司“黄山旅游”问题被责令整改;紧随其后,因失察,普华永道被G外高桥提起仲裁,要求追究审计责任并赔偿巨额损失。德勤则深陷“科龙门事件”,因在存货、应收账款、销售收入等审计过程中,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充分而遭受普遍指责,并因科龙资不抵债而成为诉讼重点。此外,德勤在中芯国际、古井贡、创维等多个审计事项中不断在为自己的清白辩护。 我们很多媚外人士很善于自我解剖,认为“四大”在中国遭遇的诚信问题根源在于我国司法制度不健全,社会风气不好,诚信普遍不足,使得外资事务所难免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困境。这种自我解剖精神可嘉,但是妄自菲薄实在不可取。作为垄断资本,“四大”逐利而且是暴利之本性丝毫没有因国而异。“四大”在美国本土与西方世界的“独立、客观、公正”的神话早已被戳穿。 2005年8月,德勤因涉嫌为罗孚汽车公司避税而获取额外报酬,遭到英国会计调查与纪律委员会的独立调查。2005年9月,持续数年的日本保险公司状告德勤一案有了结果,德勤付出至少2亿美元,成为全球有史以来审计公司为诉讼和解付出的最昂贵代价的。2006年5月,普华永道的日本公司被日本金融厅责令停止最大客户审计业务两个月,原因是该公司的内部控制措施松懈,导致化妆品公司嘉娜宝出现会计欺诈行为……。
![第62节: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当中国的“账房先生”(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53537967748.jpeg)
财务丑闻背后都有“四大”身影 即便在美国本土,随着“四大”越来越多的掺假涉假被曝光,美国监管机构也越来越难以包庇纵容。近乎每个大公司(如世界通讯、安然、施乐、微软、IBM、波音、朗讯等)财务丑闻的背后都有“四大”的身影,但几乎没有一个重大财务舞弊是由“四大”自己发现的。2005年8月,美国司法部着手调查毕马威涉嫌妨碍司法公正和非法避税。美国国税局声称,会计师事务所的避税策略使20多家公司至少少缴了17亿美元的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