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外国评级机构为中国资本市场“看门”(4)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评级机构已成为美国强权的新工具

  谁来为信用评级机构评级 

  三大评级机构之所以能够危害一国(东道国)的主权与安全,是因为它们有一种介乎市场私权与政府公权、或兼有私权与公权的独特权力,而且一直在积极运用这种权力。它们在不停地给别的机构与国家打分、评级,说三道四、指指点点,但是“谁来为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经过百年的积累,评级机构树立起一定的市场公信力。独立、公正、客观与科学是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前提与基础,三大机构也不遗余力地宣传它们是如何一贯地保持独立、公正、客观与科学。但是,一系列严重问题乃至危机出现,使三大评级公司存在的前提与基础正在受到广泛质疑。

 第53节:外国评级机构为中国资本市场“看门”(4)
  三大评级机构得到美国政府的高度庇护 

  市场公信力更多只是三大评级机构向世界扩张经营的外衣,而其之所以可以施行垄断与强权,主要来自政府认可强化。三大机构的评级结果为美国监管部门所认可,并作为重要的监管指标来监督金融机构,如规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不能购买低于一定等级的债券,以及金融机构资产组合的质量由外部评级机构来测算等,这无形中将一个民间中介服务机构的私权转化成了公权。长期以来,美国的标准就是国际标准,因此很多国家的监管部门便沿用或默认美国的做法,如此便自然扩张了三大机构的权力。

  三大评级公司所标榜的“科学”集中在评级模型上。根据笔者的研究与观察,在所谓的评级模型中,故弄玄虚成分比实际科学成分要多。而且,评级模型很少更新,相关数据更新周期太长。全球化下的经济越来越变幻莫测,评级公司“以不变应万变”明显不合时宜。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8年3月撰文指出,从数学意义上讲堪称一流的模型也无法捕捉到驱动全球经济的全部主要变量,更难以预测出金融危机或经济衰退的出现。当评级公司不断出错,屡屡跌破人们的眼镜时,社会便呼吁要评级公司公布评级模型。欧盟早就要求美国增加评级机构评级的透明度,但是都遭到美国的拒绝。美国当局称,评级模型作为评级技术的载体,是评级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受到保护。2006年9月29日美国出台的“信用评级法案”(The Rating Agency Act)规定评级模型可以作为商业机密受到保护。

  由此可知,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权力主要来自政府、其强大力量来自国家。美国政府一直在支持、鼓励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为什么?个中原委其实很简单:“政企合作,实现共赢”。

  三大评级机构成为国际的新强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7825.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资本市场学院 为中国资本市场立此存照

  文/刘云浦  谁能用一本书的篇幅说清楚中国资本市场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吗?也许有,那大概是比砖头还厚的年鉴式的大部头。或者是用素描的手法,勾画出大致轮廓,反映出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发展脉络。郑磊博士的新著《聚变:中国资本市场

第31节: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4)

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第二节 实用主义的对华战略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这种“最开放”的格局究竟符合谁的利益?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中国是如何被整合进世界的,必须了解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大

第63节: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当中国的“账房先生”(4)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在倒闭前的2000年,安达信从安然公司获取的收入中,审计收入为2500万美元,竟然低于2700万美元的非审计收入;毕马威2002年从通用电气(GE)公司得到的审计收入仅为2390万美元,而咨询服务费收入

第59节:外国评级机构为中国资本市场“看门”(10)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引导中国经济决策,危及中国发展战略 中国银行业通过海外上市寻求国际化本身就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话题。2003年底,正值中国银行业谋求海外上市之际,标普将中国13家商业银行的信用级

声明:《第53节:外国评级机构为中国资本市场“看门”(4)》为网友美丽的泪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