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导读(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54037226120.jpeg)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中国片面重视制造,忽视创造,忽视流通与销售。在不断扩大开放的旗帜下,将越来越关键的流通业与零售业,拱手让给跨国垄断资本。而那些跨国垄断资本不仅自己在中国流通业与零售业大肆跑马圈地,而且还努力抑制中国民族流通业与零售业的发展,防范、遏制与之相抗衡的中资“流通航母”与零售巨头的崛起。如今,中国经济周期向下,恰逢国际金融大危机,屋漏偏遭连阴雨,中央抡起胳膊,捋起了袖,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全力以赴确保经济增长,而保增长关键在于保就业。但是,通过扶植各类制造企业来增加就业,事倍功半。健康的经济结构,在制造、流通与零售三大行业的就业构成比例一般是1∶2∶3,大力发展流通业与零售业,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壮大制造业,而且能够有效增加就业。 金融业本是服务业的一种,但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金融业异常发达,不仅成为垄断资本大耍炼金术的赚钱工具,而且还是垄断寡头们控制下的国家实现霸权的工具。因此,金融业意义远远超出它自身的行业属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一系列的金融危机已清晰表明:金融虽然难以立国,但是可以强国,可以弱国,还可以亡国。因此,主权国家必须从技术深度与战略高度全面重视金融安全。当前,国际金融环境日趋复杂险恶,跨国投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三大评级机构等跨国金融机构在中国随意兴风作浪,中国金融市场已经成为跨国金融资本的嬉水乐园,中资机构、各类资产正在成为国际金融大鳄伺机狙击的对象。虽然中资金融机构因大张旗鼓的改制而露出浴火重生的曙光,但是金融内在脆弱性仍不断增加,巨额外汇储备缩水、海外投资与投机巨亏、国际热钱伺机炒作、金融不断扩大开放与自由化等风险日益紧迫。凡此种种,中国金融业依然诟病丛生而积重难返,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社会和谐、国家崛起的最大风险因素,依然是中国经济安全的最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