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导读 金融业与流通业是现代国家经济的血脉。各行各业以及消费者与投资者,都仰赖金融业与流通业提供各类资金流、物流与相关信息流服务,犹如“机体细胞”仰赖“血脉”提供氧气、养分并带走废弃物。对金融与流通的忽视,成为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隐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百舸争流,制造业兴旺发达,生产出来的产品众多,门类齐全,琳琅满目。由此,中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然而,中国这种“世界工厂”能光彩照人的地方却不多。因为是低端、是加工、是贴牌,中国赚取的是一些道道地地的辛苦钱,众多现代化工厂其实就是一种装置,即把中国和谐的自然、优美的环境、健康的劳动者等优质资源,置换成为现代市场价值,置换为印有华盛顿头像的“纸张”。前文提到,前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曾经不无忧虑地指出: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1架空客380,中国出口的衬衫平均一件只有30~40美分的利润,还要老是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折磨。
![第31节:导读(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54020415728.jpeg)
其实,“中国制造”的低端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远不是主要方面。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孜孜不倦“为人做嫁衣”的被动局面,是中国“大制造、小流通、低消费”的经济格局决定的。制造出产品,流通出商品,最终零售消费则是用品。国际产业分工链决定着利润分配比例,当今国际的现实是,流通业控制或直接影响制造业,其增值部分一般占据最终消费品价格30%~50%的比例;零售特别是现代大卖场同样可以直接影响制造,其增值部分一般占据最终消费品价格20%~30%的比例。因此,在现代经济中,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已经被排挤为经济结构的底层、基层,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流通航母”(类似日本商社)、没有零售巨头,单单只是一个“世界工厂”,不仅现在没有“钱图”,未来也没有什么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