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春夜喜雨》当中的著名诗句。在1994年的春天,“好雨”真的如约而至,它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复苏,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季是农民们播种的季节。在农村的工厂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农忙的时候,各个工厂都要停产放假(特殊情况除外)几天。当然堂兄也在放假的行列之内。 一天的早晨,堂兄和大爷﹑大妈一家人去地里种玉米,大爷扶犁耕地,堂兄牵着马,大妈点玉米种子,地种到一半的时侯,堂兄带着商量的口吻对大爷说:“爸,放完假,我不想去付大叔那儿上班了……”没等堂兄把话说完,大爷把犁往地下一扔,瞪着眼睛说:“你现在干得好好的,怎么就不想去了呢?不行。”“爸,你听我说完呀,我有自己的打算,想自己开一个翻沙厂,你看行不行?”“想法挺好,不过咱们哪有钱哪?”他的语气缓和了一些,堂兄说:“这个问题我想过了,肯定是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咱们全家动员起来,到各自的亲朋好友家去借一下。”“好吧,咱们先干活,回家再合计合计。” 吃过中午饭,大妈把饭桌收拾好,大爷一动不动地坐在饭桌旁,不停地“吧嗒吧嗒”地吸着烟,他沉思了一会儿,说:“‘万事开头难’哪,开工厂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很难,你知道吗?”“我知道。”“建工厂还得租地皮呀,每年要向大队缴纳好多钱呢。”“爸,我已经想过了,我们把工厂建在院子里,这不就节约了一笔钱吗?”“哎呀,我怎么没有想起来呢?人老喽!不服老不行啊!”大爷拍着大腿说,“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资金问题怎么解决?咱们家也没有钱。”“爸,咱们亲戚朋友这么多,我们分别到各家借借,看看怎么样吧!” 第二天,大爷﹑大妈和堂兄按照事先商定的,分别到亲朋好友家去借钱。到了晚上,大爷回来了,他嘴里唠叨着:“唉!现在没有人情了,人情味儿越来越淡了,有钱也没有人愿意借,还亲戚呢?”说着他拿出借来的钱,大家把钱放在一起,加上家里的钱,总共2万元,这么一点钱对于开工厂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堂兄见状,也为难了。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突然想起了同村的赵婶一家,虽然跟赵婶一家没有很深的交情,但是自己和找婶的儿子非常要好,何况这家人心眼特别好,对人总是有求必应……想到这儿,他决定明天就去赵婶家借钱。 在农忙的时候,农村人有一个很好的习惯--起得非常早。天刚蒙蒙亮,堂兄就起床了,忙乱地吃了几口饭,就向赵婶家走去。 从堂兄的家到赵婶家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在半路上,堂兄一直在想如何跟赵婶开口借钱,说吧,很难为情;不说吧,实在是没有办法,这真是左右为难,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地来到赵婶家种植的一片茂密的大树林旁,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钻天杨刚刚吐出几片嫩嫩的绿芽,成群的喜鹊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鹊上枝头,应该有喜事呀,没准今天这事会顺利呢……”想着这些,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儿就来到赵婶家的大门口。 大门开着呢,在院子的中央放着一辆紫色的面包车,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堂兄又放慢了脚步,在脑子里反复做着激烈的斗争,最后,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也要试一试。堂兄推开赵婶家的堂屋门,撩开门帘一看,赵婶正在吃饭,还没等堂兄说话,赵婶就开口了:“吃饭了吗?坐这吃点儿。”“我吃过了。”“赵叔怎么不在呀?”“你赵叔出差了,你找他有事吗?”“没事,我是随便问一问。”堂兄支吾着,他看看这儿又看看那儿,不知如何是好,“你们家的地种完了吗?”“种完了。”“该上班了吧!”堂兄见赵婶提到上班,心想:机会来了。他赶紧说:“我不去付大叔那里上班了,想自己开一个翻沙厂,今天到这儿来的目的是想跟您借些钱。”堂兄压低了声音,小的几乎连自己都听不清楚。“按理说呀,我应该多借你点钱,你也知道,家里的钱,大部分买卖都压着呢,现在的买卖不好做,工厂有很多三角债,不好要哇!我只能借你一万元吧!如果再多我也办不到了。你明天过来取吧!”“好的,谢谢赵婶。”“你现在总共有多少钱?”“加上您借的,大概三万元吧。”“三万元哪够哇!能借的亲戚都借了吗?”“差不多都借了。”“太少了,要不这样吧,等你赵叔回来,让他帮你想想法子,看能不能帮你贷些款?”“太好了,谢谢赵婶。”堂兄千恩万谢,他呆了一会儿就兴致勃勃地回家了。 过了没有几天,赵叔出差回来了,果真给堂兄贷款2万元,此后堂兄就有了5万元的资金了,这些钱虽然不多,但对于堂兄来说,真是来之不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