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逾越的鸿沟 英文 车企热战 “无人驾驶” “非技术”鸿沟仍难逾越
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遥不可及的“无人驾驶”汽车,似乎从来没离我们这么近过,存在于世界各地越来越大的交通压力,正倒逼汽车企业快速将“无人驾驶”汽车推向前台。 “日产聆风‘无人驾驶’汽车领到了日本首个公共道路测试车牌,随后将进行公共道路测试。”日前,日产汽车总裁卡洛斯·戈恩向外界表示,“在2020年前,日产将正式向市场投放‘无人驾驶’技术,并应用到旗下车型。” 而除日产之外,奔驰、沃尔沃、宝马、奥迪、通用以及丰田等汽车巨头,最近也都纷纷表示自己的“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成果已趋于成熟,并都准备将各自“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时间瞄准2020年之前。 还有7年,我们就将迎来“无人驾驶”时代,听起来的确振奋人心,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或许仍需跨越许多技术和非技术层面的鸿沟。 技术比拼 实际上,“无人驾驶”技术的初级表现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而且现阶段已经在一些量产车上扮演行车辅助系统的角色。比如,目前很多新车型上都已搭载了全景视频摄像头、雷达传感器、激光测距仪、GPS互动定位等功能性配置,而一些更高级的比如车道偏离警告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等安全驾驶功能,本身也都具有一定的“自动驾驶”意义。 “一部分高级轿车已经配备保持车距、紧急刹车等部分的自动驾驶性能,但是日产的汽车将拥有更高的性能,比如自动通过十字路口、左右转弯、超车或是回避障碍物等性能。”日产汽车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产汽车的‘无人驾驶’技术是利用激光传感器或是360度摄像头来识别其他车辆、周围的环境以及红绿灯、交通指示标志等,这些信息将通过汽车上搭载的人工智能进行处理,以此来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 “听着似乎十分科幻,但‘无人驾驶’技术本身并不神秘。说到底,其就是将汽车技术与IT技术相结合,通过数量较多、敏感度较高的传感器和其他相关信息采集设备,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收集大量数据,并对数据加以分析判断并发出正确指令,引导车辆向前行进或停止。”某外资车企技术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将来,各大厂商在‘无人驾驶’技术和车型上所拼杀的,主要还是自身系统对于复杂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能力,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车辆本身的行驶平均速度高低以及安全性的优劣。” 对此,志贺俊之认为:“日产汽车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系统,其启发来自于‘自动驾驶所需的一切都不能忽略’的理念。我们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够不依赖外部数据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评估并做出反应,当然,这种新技术的运用给整个汽车开发程序带来了重大挑战。” 而作为日产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东风日产方面对日产“无人驾驶”技术的引入似乎也显得颇为期待。“日产目前正在强调最核心的技术就是‘无人驾驶’。”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杨嵩表示,“日产方面一直也认为中国是其全球重要的市场,所以我想在几年以后,当这种技术真正量产的时候,中国一定会是最大的导入市场。” 尽管日产方面一再坚称其将以“比较实际的价格”销售“无人驾驶”汽车,且认为自己的“无人驾驶”技术目前是最先进的,但不可否认,在“无人驾驶”这一技术战场,各车企都在积极备战—— 丰田汽车和谷歌等各公司均在开发自动驾驶的汽车,并且世界各地都在进行相关试验;奔驰和宝马等豪华车企业,早就宣布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将是其未来技术研发费用投向的重点领域;而就在日前,赚足新能源车领域眼球的特斯拉,更是宣称正着力在未来三年内打造一款“自动导航”的汽车。 鸿沟待越 现在,一个普遍观点是,在交通出行状况越来越恶劣的背景下,能够提升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的“无人驾驶”汽车一定是个趋势;但不可回避的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前景,还受很多因素制约。 首先,在法律层面,在“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过程当中,若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与一辆现有的普通汽车发生事故,责任该如何判定?据了解,去年,谷歌公司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就已经获得美国相关汽车管理部门签发的驾驶许可证,但美国相关法律也规定,当该“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时,车内最少需要两个人:一个坐在方向盘前,一个监控行驶状况,一旦出现问题需立即切换到人工驾驶模式。“这至少说明两点问题:一是现阶段的‘无人驾驶’技术并不完全成熟;二是缺乏相关交通法律来保障上述‘无人驾驶’模式下人员和车辆的责任与纠纷问题。更何况,一旦遇到事故,还涉及到保险公司的现有保险条例。”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表示。 而即便社会上所有车辆都完成了100%的“无人驾驶”汽车替换,也不代表车辆的使用是完全安全和无忧的。例如,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多个传感器需要清晰地收集到道路标志线、交通信号标识以及其他车辆和行人的移动信息等等,而一旦遇到交通指示信息比较模糊或山区道路、泥泞道路、雨雪道路等,“无人驾驶”汽车还能否胜任?如果在这样的道路上遇到交通事故,责任又该如何判定?这显然还都需要企业和政策法规制定部门深思熟虑的问题。
此外,“无人驾驶”汽车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车辆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极高,而这也对电脑系统的安全问题形成极大挑战。一旦遇到电脑程序错乱或者信息网络被入侵的情况,如何继续保证自身车辆以及周围其他车辆的行驶安全,这同样是未来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位德国汽车工程师日前表示,“无人驾驶”技术的一个更大难题,在于如何让汽车与行人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毕竟,机械缺乏社会化的思维能力,比如,当有路人冲汽车挥手时,汽车无法确认这是让它停下来还是赶紧离开。“‘无人驾驶’汽车最难做到的就是:预测和回应人类的行为。目前还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难题,但这却是确保‘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行驶必须解决的问题。”该工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是表示。 当然,也有业内专家称,对于“无人驾驶”的前景,现在能想到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只要能想到,都可以把它们逐渐化解。只不过,这一过程到底需要多久?大多数业内专家表示,“零事故”是“无人驾驶”汽车实现量产的首要指标,这显然还需汽车企业继续在研发方面努力;此外,外部环境以及道路交通法规的修改和磨合,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综合来看,“无人驾驶”汽车要想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至少还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
更多阅读
三国网络 黑马的江湖 重庆车企演绎新“三国时代”
近日,我们可以看到重庆车企频频发力。先是6月28日北汽幻速家全新品牌——比速汽车扩能项目在重庆启动。后有6月29日,鑫源控股董事长龚大兴对外发布其与华晨的合资企业
企业对政府的诉求 车企争大的诉求
2014新年伊始,有关汽车行业老大的话题再度受到关注。随着多家车企营销数据的出炉,媒体期待变局环生,而有夺冠实力车企则处心积虑地寻找可称之为老大的由头,期待“黄袍加身”。 每年,车企们之所以会对老大之位如此看重,无非求
龙煤副总被判死缓 48家车企被判“死缓” 重组大潮刚掀第一波
“这些车企,好多我都是第一次听说。”10月29日,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看着工信部特别公示的名单说:“现在工信部给这些企业留了一道活命的口,两年后还能不能存在就看造化了。”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
企业绩效管理 车企业绩之变
“滑铁卢”是车企2012年业绩的关键词。 乘用车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既有快跑的长城与长安也有落后者一汽,商用车因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继续走下坡路,尤其是重卡,成重灾区。业绩表现稍微有些看相的福田等车企,亦因投资收益或政
产业转型升级国家政策 升级服务政策 车企的另一次倒逼
距离《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 )正式实施日期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众车企已纷纷开始表决心,提前宣布开始实行“三包”政策。 众所周知,“三包”规定将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产生巨大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