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姑姑的创业故事,姑姑的儿子来深圳比较早,一开始就扎根于深圳市区的一角,从业务员到开始创业成为了老板。主要生产钢铁门窗、铝合金门窗等,早期的特区这些产品供不应求,以致姑姑的儿子创富途中马不停蹄,后来的年代,虽然市场上的竟争加剧,但他又生产起防火门来,因为多年的商海沉浮,已打造好一定的人脉关系,市场占有率也非常之高,这样数年之间就变成了大富豪。但当时是从低技术的加工生产开始的,一直以来都是实行家族式的管理,招收的工人都是老乡或者是亲朋戚友。
大部份的工人都携带家眷到厂里,就好像形成了一个小村庄一样,都是家乡人,厂里开会都可以用家乡话,真是有趣。但深圳市的城市化的步伐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本来这些厂区就与繁华的都市只有一步之遥,这是一个在中心公园的城中村,才得以幸存,只因老板与村委的关较好,才拖延了一步,但老板因为市场的变化和利润的下降,他早已经无心在这方面经营了。后来资助上大学的子弟有成归来,其中有一个是与水利专业有关的子弟建议他在广东发展水电站事业,他通过可行性研究后接受了建义,于是很快就开始投入了资金运作,现在在广东不同的山区已经发展有多个水电站,据说这些策划的大学生,每度电费,以后他们有一角钱的提成,不知你学什么专业的呢,心动吗?有了这样大规模的公司,他决定把他原来的五金加工厂关闭,他的思想观念也有了改变。就要实规范化的管理,他也无法再使用这些原来的工人了,但都是亲朋戚友,如何遣散呢,姑姑为难了,方且姑姑一值有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习惯,就如我,我的终身大事,她还关心过呢?她的社交圈子有的是上流社会自然不在话下,她曾想介绍一个富家女给我认识,不过这么自由恋爱的年代,在深圳男女的比例是一比八呀,泡女又是我的强项,我当然不会接受去相亲了,她现在还有时开玩笑地说,要不,我就不需要如此持续艰苦奋斗了。 于是本来就要退休享清福的姑姑,此时她的创业之意却由然而起,接管了他儿子的五金加工厂,他的儿子致富后虽益进取,但他的心早已经投向其它的商业领域,这间厂其实早就由姑姑着手打理,且这错综复杂的工人关系中,只有姑姑才能够从中良好地协调安排,虽然姑姑以前没有读过书,但她随身携带的一本笔记本,却写满了她自己才读得懂的自创象形文字。也把工厂打理得井井有条,但精英调走,利润下降,效益不比以往,但她却乐于经营。此一区域最终还是发展为高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工厂最后只好结束,但姑姑在原来的地方购置了商铺等物业。他的下属也顺利地转型,成为物业管理人员、保安、司机、办公室人员等等、这班老员工还是跟随着她,好说,儿孙都各自忙自己的事了。有了这班老员工陪伴着她,她就严然生活在自己的村子里一样,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