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大萧条故事:失业难免寒酸(2)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HerbertHoover,1874~1964)已经无法应付这种局面,由于疲劳和发愁而眼睛红肿,意志消沉。有一位雕刻家曾形象地说:"如果把一朵玫瑰花放在胡佛手里,它也会枯萎。"

  至于与失业有关的统计数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是失业率升至25%,实质工资下跌42%,而一些学者估计的失业率则为30%以上。

  1933年美国的失业者高达170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四分之一。可想而知,当一个国家至少四分之一劳动人口失业时,经济和社会将是什么情景。

  记录美国历史的《光荣与梦想》一书,曾这样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牲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这一情景描述的正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民生状况。

  当时,人们要无休止地寻找工作,但总是毫无结果;储蓄无情地减少,节衣缩食来维持生活;很多人流落街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关于失业者如何某生,1932年前后流传着很多真实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有人通宵守在底特律职业介绍所门口,有人为了找工作步行900英里。在西雅图,因失业而领取救济的队伍排成4行,长达几条街。华盛顿州有人到树林里放火,为的是能让人家雇他当救火员。所有人找工作都难于登天,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失业者。

  成千上万的失业者沦落为流民。1932年,有200万美国人在四处流浪。他们无家无业,混迹于城市的广场、公园、铁路沿线,住在用木箱板或废铁皮搭起的"胡佛村"里。

 第27节:大萧条故事:失业难免寒酸(2)
  男人们自己动手卷纸烟。孩子们到处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妇女们把旧被单剪开再把两边缝接起来,这样就把中间磨损的地方分移到两边去了。甚至有一些家庭主妇终日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被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为了省电,每个家庭都改用25瓦灯泡。许多人家把收到的祝贺圣诞的卡片保存起来,在第二年改寄给别的朋友。甚至还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太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大萧条造成了空前严重的灾难,它引起了整个美国的消沉、不满和怀疑。失业使得人们情绪更加冲动,思想更加激进,将近四分之一的无业人员都同意这种观点:"革命对这个国家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甚至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对帮助他的社会工作者说:"这些日子,思考是危险的,请别烦我。"

  全国各地到处都出现了反饥饿游行,密歇根州的迪尔波恩市还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失业骚乱,导致了流血事件的发生。城市和农村不断滋生的骚乱,动摇着资本主义大厦的根基。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组成的补助金大军,赞成专家治国的反资本主义运动,静坐罢工的农场假日运动,让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9114.html

更多阅读

第38节:大萧条故事:失业难免寒酸(13)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苏联当时处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相结合的阶段,却获得了成功。在西方大量失业的情况下,前苏联却在1930年基本消灭了失业。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人都在认真思考

第36节:大萧条故事:失业难免寒酸(11)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出门找工作的男人打的领带和手绢上印着"米奇喜欢米妮",让雇主一看就觉得是个靠得住的顾家男人。女人们在菜市场用米老鼠钱夹付钱,虽然里面的现金少得可怜,但有希望的好日子总是有

第34节:大萧条故事:失业难免寒酸(9)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研究午餐肉历史的作家布莱克说:"从心理上来讲,午餐肉是一种令人(在逆境中)获得安慰的食物。"午餐肉能满足一些饿着肚子、既想省钱又想吃肉的消费者。于是,它也就成了判断经济景气的

第33节:大萧条故事:失业难免寒酸(8)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还有一些失业女性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自谋职业"。她们拾起了老祖母传授的古老手艺,在家庭中制造肥皂、染色、制衣、烤面包、做蜜饯、烘干水果、腌制泡菜、制作草药。她们的手工制

第32节:大萧条故事:失业难免寒酸(7)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过去,在休闲时间,男人们会拿出三明治和咖啡请朋友们玩一个晚上的牌。如今,他们只能用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们玩游戏。  正是在大萧条时代,美国的家庭结构和妇女地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声明:《第27节:大萧条故事:失业难免寒酸(2)》为网友诗酒露华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