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8311668596.jpeg)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蒸汽机的伟大,在于它促进了"煤铁复合体"的出现。蒸汽机和机床加工工具相结合,可以提高机床进行金属加工的能力,从而显著提生产效率,而精密的机床可以用来制造更多的机床和蒸汽机,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蒸汽机几乎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轰鸣的机车如同一个不会说话的"老板",要求人们按它的步调工作。工人们通过它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所在:当一位工人操纵手柄,驱使一部部沉重庞大的"钢铁家伙"生龙活虎地运转起来,那种自豪感,也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给予的。 蒸汽机还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人类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工具,也为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最终迎来了一个跨时代的改变--在铁轨上行走的火车出现了。 仅1832年这一年,美国就修建了17条铁路。蒸汽机车也在这一年前后有了很大的改进,从最初斯蒂芬森建造的两对轮子的机车,一直发展到5对,甚至6对轮子。吐着蒸汽的钢铁巨龙,与人们为了工作的大迁徙结合起来。它载着人们,冲向一个个新的职场,为了对抗失业,为了谋生,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更好的机遇,人们不断迁徙,不停奋斗。 正是从这个时代开始,有关"机器是不是失业元凶"的讨论一直进行了下去。"反对机器"的运动,也总是陪伴着工业革命的每一个进程。贝尔的电话无疑是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之一,然而,贝尔的电话发明专利权却经过600多场官司才最终确定下来。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被怒气冲冲的列车长赶下火车,并把他的所有实验装置扔在了站台上…… 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有关"机器与工人"的问题又引发了两次争论的高峰,并且随之出现了"技术性失业"这一概念,意指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 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提出了"技术失业论"。该理论认为,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梅多斯还提出了"零度增长"的概念,他主张,要解决失业问题,有必要放弃经济增长。 与此相对的是,许多与他同时代的西方经济学家依然坚持"技术进步不会导致工人大量失业"的结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克斯认为,技术进步不仅可以节约活劳动,而且也节约了能源和原材料。与劳动力价格相比,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更高。如果把节约的物质资料用于其他方面,就会创造更多的产值和就业岗位。如果说技术进步还是会产生排斥活劳动的现象,那也只是一种结构性失业。而美国著名的经济专栏作家亨利·黑兹利特则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