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一派学者主张"机器转起来,工人忙起来"的观点,如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他早期关于机器与失业关系的理论受到亚当·斯密的影响,认为机器的使用与普及,不会导致工人的失业,工资也不会因此下降。也就是说,技术进步一方面破坏旧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又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为此,古典经济学家们还提出了著名的"补偿理论"。他们认为,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这些补偿机制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使得因技术进步而被排挤的劳动力可以获得新的就业机会,这些补偿机制包括: ●新机器补偿机制。某种导致工人被排挤的技术进步必然要求有新机器出现,这将在生产这种新机器的资本部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价格下降补偿机制。技术进步在导致工人被排挤的同时,也会使得生产的总成本下降;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这将引起价格下降,需求因此而增加,产出和就业也因此而上升。 ●新投资补偿机制。如果价格下降补偿机制中所提到的成本下降与价格下降不是同时发生的,则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家会获得额外的利润。这些额外利润将被用于新投资,从而创造出新的产出和就业。 ●新产品补偿机制。技术进步还可能以新产品的发明及其商业化的形式出现,这时就会出现新的生产部门,从而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工资下降补偿机制。如果一种技术进步使劳动力变得过剩,工资便会相应下降,生产者可以通过开发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减少成本,增加利润,这样,过剩的劳动力便会被吸收。 当时,经济学家萨伊(Say,1767~1823)创造了著名的"萨伊定律"(Say‘sLaw),完全否认技术进步会导致长期失业。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采用新机器所导致的产品供给增加,会引起产品需求的增加。产品需求的增加,最终会引起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从而使得被新机器排挤的工人重新获得就业机会。 而主张"机器导致工人失业"学者,相比之下,则为少数派。马尔萨斯认为,机器的应用会与需求不足、资本短缺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失业。但他同时又指出,开放的市场可以恢复充分就业。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后来有所转变,他认为,如果机器占用了流动资本,则会出现严重的就业问题。巴顿在《影响社会上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现实条件的考察》一文中提出了"机器驱逐工人,造成人口过剩"的理论。
![第19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83194305975.jpeg)
机器是否真的抢了人的饭碗?且不论争论的结果最后如何,工业革命毕竟是势不可挡地发展起来了。 在英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的发明创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斯蒂芬森发明并由瓦特改进的蒸汽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