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5)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在16~17世纪,迁移进入城市的人群,主要是商人、工匠和青年女性。他们迁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前途和更多的生活资料,迁移的距离较短。而英国劳动力流动最稳定、规模最大的时期是从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的一大批人口涌向城市,并永远不再回归乡村。

  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以上,而到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叶,英国的农业人口急剧下降到总人口的25%。英国的城市也迅速发展起来。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

  在圈地运动早期,失去土地的农民往往被禁止流动。而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圈地动动中,政府和王室修改了过去限制人口流动的法律制度。其中,1846年《贫民迁移法(修正案)》的颁布,使一些贫民不再被遣返原籍;1865年议会通过的《联盟负担法》,扩大了救济贫民的区域范围和贫民居住地范围,不再限制定居地。

  这也是城市真正敞开怀抱,吸纳愿意在它的领土上寻求机会的人们。英国经过了恐惧、限制农村剩余人口流动的阶段,终于意识到,城市工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流入城市,为它服务。

  相比之下,中国在上世纪末,也经历了一次对农民工从拒绝、排斥到接纳、引导、帮助的过程。从起先的视农民工为"盲流",因恐惧他们为大城市带来的压力而主张"就地安置"、"离土不离乡",到认清只有大都市才是城市化进程的主力军,这些,都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人们主动适应、主动探索的表现。

  而在当时的英国,涌向城市寻找工作的不仅是贫民,还出现了所谓的"中间阶层"。

  早在17~18世纪,英国就已经较早地发展成为一种以"土地贵族-中间阶层-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而"中间阶层"既包括大商人、大企业主、银行家、政府官员、律师等自由职业者,也包括店主、小贩等手工业主。他们无论在人数上还是收入上都占绝对优势,并且大多数居住在大城市或内地城镇。

  当时的英国由于贵族爵位和地产实行长子继承制,其他儿子势必要离开家族另谋仕途或经商,成为中间阶层。在中间阶层的上层,个别人也可以凭借资本实力购买土地和爵位,跻身于贵族行列。

 第16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5)
  这种特有的"土地贵族-中间阶层-工资劳动者"社会结构便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与社会开放性相联系,这种结构的社会流动性也较大,由于工资差别、圈地运动、乡村工业的发展及其不平衡性造成了社会的区域流动,大量农业区的农民不断流向城市、集镇和工业区,这种职业流动是现代城市化环境得以形成的内在要素。由此可见,英国的这种独有的三层式社会结构以及它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正是工业革命产生及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社会因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9125.html

更多阅读

第25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4)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俾斯麦一方面镇压工人运动,采取"铁血政策",一次次血洗街头;另一方面,他用怀柔的社会保障政策,保证了工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这种做法,被称做"大棒加糖果"。俾斯麦的"糖果",使德国实行了

第24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3)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此时,德国的社会结构存在着诸多不协调之处,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阶级矛盾开始激化,而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在这个年代开始广泛传播的。俾斯麦作为一个"老牌的帝国主义者",他必须要压制

第23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2)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总之,人口的流动,正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无论哪个时代,职业环境的变迁总是与人口流动息息相关的。  在工业革命时代,除了移民之外,不堪忍受贫穷的工人们所剩下的选择还有一种,那

第22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1)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1848年,整个欧洲似乎都陷入了革命的漩涡当中,当时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曾认为,最先进国家的工人有可能通过革命取得政权。但不久后他发现,资本主义却又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浪潮

第21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0)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在所有的经济错觉中,"机器必然导致失业"这种错误最为阴魂不散。这种错觉曾经被无数人驳倒过,但总能死灰复燃,并且和以往一样张狂。每当出现长时期失业潮的时候,机器总是被指责为造

声明:《第16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5)》为网友穷屌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