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3)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他们就这样"失业"了。此前,土地和农作物就是他们赖以为生的产业,他们不需要"就业",也没有"失业"的概念。如今,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得在贵族的畜牧场或工厂中做工,大多数人由此进入一个新的纪元--凭工作吃饭的时代到来了。

 第14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3)
  显然,当时国王没有站在普通自耕农的一边。为了使被驱逐的农民尽快安置下来,英国国王在颁布限制圈地法令的同时,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让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去接受一种前所未有的谋生方式,我们今天称之为"打工"的生活方式。

  他们有些类似中国上世纪所说的"盲流",但他们面临的法律制裁是今天难以想象的野蛮和残酷。

  当时的国王规定,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发现他仍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后来,英国国会又颁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这种奴隶如果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的奴隶。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处死刑。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作学徒,当苦役。仅仅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两代国王统治时期,就处死过大批流浪的农民。

  圈地运动在英国发生得最早、最具代表性。整个欧洲大陆的圈地运动,则主要发生在18~19世纪。德意志、法国、俄国和丹麦的圈地运动主要是通过政府法令实行的。捷克和波兰在1918年以后也出现过圈地运动。

  于是,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农业不再成为社会的主流,城市、工厂、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积累的社会财富,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找工作、做工、失业、流浪、迁移等等围绕工作的一切,成为了这个光荣而艰辛的时代中普通百姓的生活主题。

  城市,工作与解雇同在

  "圈地运动"造就了一个"劳动力买方市场",这种强资本、弱劳动的不对称格局,必然导致当时极高的失业率。

  这种情况类似于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其原始资本积累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处在城市化进程没有完成的时期,大量离开土地的农民很难保证长期稳定的就业。

  从理论上讲,在"劳动无限供给型失业"之前,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经常处在失业与就业之间,就业的时间不足,经常在非正规部分打临时工,就业缺乏起码的稳定性;就业的工资报酬极低,经常处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下。所有这些,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半就业、半失业群体,称之为"就业不足"或"不充分就业"。

  而在几个世纪前的欧洲,情况也是如此。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低,手工工场主能接纳的劳动力有限。为了节省成本,他们显然愿意雇用最少的劳动力,令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给付极低的工资,而不愿意增加用工人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9127.html

更多阅读

第25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4)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俾斯麦一方面镇压工人运动,采取"铁血政策",一次次血洗街头;另一方面,他用怀柔的社会保障政策,保证了工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这种做法,被称做"大棒加糖果"。俾斯麦的"糖果",使德国实行了

第24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3)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此时,德国的社会结构存在着诸多不协调之处,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阶级矛盾开始激化,而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在这个年代开始广泛传播的。俾斯麦作为一个"老牌的帝国主义者",他必须要压制

第23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2)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总之,人口的流动,正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无论哪个时代,职业环境的变迁总是与人口流动息息相关的。  在工业革命时代,除了移民之外,不堪忍受贫穷的工人们所剩下的选择还有一种,那

第22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1)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1848年,整个欧洲似乎都陷入了革命的漩涡当中,当时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曾认为,最先进国家的工人有可能通过革命取得政权。但不久后他发现,资本主义却又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浪潮

第21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0)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在所有的经济错觉中,"机器必然导致失业"这种错误最为阴魂不散。这种错觉曾经被无数人驳倒过,但总能死灰复燃,并且和以往一样张狂。每当出现长时期失业潮的时候,机器总是被指责为造

声明:《第14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3)》为网友冷清性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