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第一章失业,全球经济的阴霾 Guide 本章导读 心情定义:震惊 糟糕指数:★★★★☆ 星期一,悠闲或者疯狂的周末假期结束了,新一轮枯燥乏味的工作又要开始了,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么?--那就是不用上班了。2009年1月26日是中国的春节,然而,这一天对于许多西方国家的职场人士来说,却是一个"血腥的"日子。这一天,全球有10多万人被告知不用去上班了。 随着"金融海啸"对全球的影响日益加深,被经济学家称为"百年不遇的萧条期"已经到来!在此影响下,失业率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失业、找工作、经济拮据,成了身边亲友闲谈中频繁出现的字眼。失业不再陌生,不再仅仅属于所谓的"弱势人群",不再与自己毫不相关。

人们害怕失业,尤其害怕在经济危机时期失业。可没有任何时期,比经济危机时期人们更容易失业。从华尔街的精英,到亚洲血汗工厂的蓝领工人,有谁能确保自己可以逃脱此劫? 那么,为什么人类社会生活中总是存在失业?而经济危机又将失业的阴霾吹遍全球?失业现象背后的历史玄机,又会告诉我们一个个怎样的故事? 全球失业警报已经拉响 2009年1月26日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然而,这一天对于许多西方国家的职场人士来说,却是又一个"血腥的"日子。 2009年1月26日,又是一个星期一。星期一,本来是度过一个周末假期之后,再次投入紧张工作的开始。 这个星期一,也是金融海啸之后,前途迷茫的人们所迎来的新年第一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正是在这样一个星期一,一天之内全球有逾10万人失去了自己的饭碗,以至于英国《泰晤士报》称:"1月26日是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黑暗的日子。" 旧年年末与新年年初是很多公司的财务结算期。2008年与2009年相交的这一个"财务结算期",西方国家早已频频爆出"裁员地震"。美国、欧洲、日本的多间大企业,因业绩迅速恶化,纷纷实行集中裁员。 2008年11月,美国花旗集团创下单日裁员5万人的记录。当日历翻到新年,裁员风潮愈演愈烈,媒体上不断有新的"裁员纪录"出现。2009年1月16日,全球20家知名公司单日裁员共达2.1万人。 1月16日是星期五,按照一般公司的习惯,本来要放假欢度周末了。然而,在这个星期五,对这2.1万人来说,迎来的不是愉快的周末,而是收到了无奈的失业通知,从此,他们可能将永远离开自己工作过的世界知名公司。这些公司中,包括AMD公司、美国第二大汽车租赁商赫兹全球控股公司、罗马尼亚第二大化肥生产商Amonil公司、菲亚特旗下的马瑞利公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