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快和慢一举兼得: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
印刷速度的提高
![第31节: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3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84590150887.jpeg)
加速现象不仅仅局限于交通运输领域,还广泛存在于其他经济领域,如生产领域。从理论上来讲,中世纪末和近代初期新型劳动工具投入生产领域,工作安排更加合理,手工匠的劳动速度也不断加快,因此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和盈利幅度都应该相应提高,但是现实却并不是这样的。手工匠们还没有形成速度的概念,另外手工业行会还要求工匠们不要去获利,能养家糊口就可以了。行会必须保证所有会员都有工作,都有饭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行会开始想方设法排除行业内部的竞争。因此,手工匠们只关心自己的工作,不会想方设法加快速度和降低成本。行会还禁止手工匠擅自扩大生产规模,其章程中规定了学徒和织机的上限,甚至连工作时间也有相关规定。1412年,大商人、矿主瓦尔特?克赖辛格(Walter Kresinger)打算在科隆的一家缫丝厂里安装一台缫丝机,这样可以把生产效率提高25倍。但是当时市政府受到行会的控制,立即要求克赖辛格关闭机器,因为机器会导致大量缫丝工人失业。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行会依然遵循传统,杜绝一切技术革新。只有当现有的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或者提议者和出资人都不是行会会员时,才可以采用新技术或新方法。例如,16世纪在矿山中安装畜力或水力提升机的主要原因是矿井过深,人工排水不方便。当时木材短缺,人们为了节省木材,冶炼矿石的时候先用捣矿机将矿石捣碎,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是为了维持生产,避免矿石供应不上。技术成果只有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时,才可能被广泛应用。例如,为了节约粮食人们才使用磨盘,为了节省棉花人们才使用纺车,那些利用技术来节省时间的做法一定是商人所为。从1512年到1520年之间,商人们抱怨萨尔斯堡(Salzburg)的金银矿中使用的有些捣矿机速度不够快,因此必须要用最新的产品替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