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习得害羞 人格特质研究者的理论认为害羞来自于遗传,是一种不可变的人格特质。行为主义者的观点正好与之相反。行为主义者认为:我们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我们会因为受到奖赏而强化了那些积极的行为,为避免惩罚而压抑或消除那些产生消极后果的行为。行为学家认为:如果行为可以得到足够的强化,我们可以让贫民窟的女子变成窈窕淑女,或者让害羞的H-型变成勇敢的H+型。

约翰?华生(John Watson),这位美国最著名的行为主义者,断然宣称:积极强化的力量对塑造和改变人格特质与气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曾公然声称:如果给我一些健康的婴儿,在我自己设定好的世界里把他们抚养成人,不管他们的天赋、爱好、倾向、适应性、种族和家庭背景如何,我保证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培养成我选择的类型: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精英,甚至是乞讨者和小偷。现代行为学家认为,害羞是后天对社会事件的恐惧性病态反应。这可能是下列原因造成的: ◎ 在特定情境下,想起与人交往的负面体验,亲身经历或目睹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 ◎ 没有学会正确的社会技能; ◎ 期望完成不恰当的任务,对自己的表现经常焦虑; ◎ 因为“不恰当”的自我表现而自我贬低:“我是一个害羞的人”,“我没有价值”,“我做不到”,“我需要妈妈的帮助”等。 根据行为学家的理论,因为孩子想在成人掌控的世界里受到关注,他们会因此而变得害羞。一位40岁的教师和我们分享了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