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害羞心理学(34)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习得害羞

  人格特质研究者的理论认为害羞来自于遗传,是一种不可变的人格特质。行为主义者的观点正好与之相反。行为主义者认为:我们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我们会因为受到奖赏而强化了那些积极的行为,为避免惩罚而压抑或消除那些产生消极后果的行为。行为学家认为:如果行为可以得到足够的强化,我们可以让贫民窟的女子变成窈窕淑女,或者让害羞的H-型变成勇敢的H+型。

 第34节:害羞心理学(34)
  约翰?华生(John Watson),这位美国最著名的行为主义者,断然宣称:积极强化的力量对塑造和改变人格特质与气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曾公然声称:如果给我一些健康的婴儿,在我自己设定好的世界里把他们抚养成人,不管他们的天赋、爱好、倾向、适应性、种族和家庭背景如何,我保证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培养成我选择的类型: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精英,甚至是乞讨者和小偷。现代行为学家认为,害羞是后天对社会事件的恐惧性病态反应。这可能是下列原因造成的:

  ◎ 在特定情境下,想起与人交往的负面体验,亲身经历或目睹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

  ◎ 没有学会正确的社会技能;

  ◎ 期望完成不恰当的任务,对自己的表现经常焦虑;

  ◎ 因为“不恰当”的自我表现而自我贬低:“我是一个害羞的人”,“我没有价值”,“我做不到”,“我需要妈妈的帮助”等。

  根据行为学家的理论,因为孩子想在成人掌控的世界里受到关注,他们会因此而变得害羞。一位40岁的教师和我们分享了她的故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0268.html

更多阅读

第48节:害羞心理学(48)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另一个判断出生顺序和孩子受欢迎程度关系的方法是看后出生者在权力上的劣势。后出生的孩子会掌握更多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例如协商、说服、妥协等),因为他们不能拥有像哥哥或姐姐所

第46节:害羞心理学(46)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害羞孩子的自我印象  害羞孩子的自我印象实在是太差了,男孩们感觉他们自己太高、太胖、太差、太丑、不够强壮,并且比起其他外向的孩子缺少吸引力。女孩们也差不多,她们认为自己太

第45节:害羞心理学(45)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就像一个年长的女士所说的那样,害羞的产生也有可能是由于孩子所处的整个环境。  “在我五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我在天主教学校中长大成人。在学校里,那些修女对我很好,我像爱自己

第44节:害羞心理学(44)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但是,我们也损失了一些东西。如果可以直接拨号的话,我们就不再需要依赖和信任他人了,甚至不用向别人需求帮助,这也就意味着人际交往的减少。西尔维娅不需要和孩子们交谈,诺曼也不需要

第43节:害羞心理学(43)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当今,美国家庭平均成员都少于3人。我们不仅存在于一个陌生人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孤独感的陌生人的国度。  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体容易变得害羞,简单的人际交往变得

声明:《第34节:害羞心理学(34)》为网友成熟的标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