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害羞心理学(18)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在过去的10年中,杰罗德?菲利普斯(Gerald Phillips)教授和他的同事一直致力于沉默寡言症的研究。菲利普斯认为,沉默寡言不仅仅是指有意地躲避在公共场合发言,而是一个更广更深的问题。即使教给沉默的学生在公共场合发言的实用技巧,一些人还是不能够和他人顺利交流。事实上,大约有1/3的学生在掌握了沟通技巧后会更加焦虑。虽然他们已经学会怎样去沟通,但是还需要学习沟通的内容以及为何要沟通。

  沉默的问题不仅仅是缺乏沟通技巧,从根本上说,还包括对人际关系定义的曲解。沉默寡言的人就像是一位在风险大、不稳定的经济市场中的保守投资者,相较于对收获的期望,他们更在乎会损失些什么。那为什么还要进行投资呢?

  脸红和紧张

  在生理层面,害羞者表现出如下症状:脉搏跳动加剧,心跳加速,出汗,而且还会神经质发抖。有趣的是,当人们体验着强烈的情感,不管是性欲强烈、担惊受怕,还是兴奋、生气的时候,我们都会有这些生理反应。身体并不能区分开这些感觉本质上的不同。如果仅仅依赖于生理反应,不管是什么情境下,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说“我行”,什么时候该说“我不能”。

  然而,有一种生理症状并不属于这个范畴内,这也是害羞者无法躲避的——脸红。一位中年销售人员讲述了他的亲身感受。

 第18节:害羞心理学(18)
  “我发现自己养成了在特定情境脸红的习惯,这令我万分痛苦。因为脸红,我无法参加活动而阻碍了事业的发展;因为脸红,我不能在公共场合演讲;因为脸红,小组讨论对我来说也变得很困难;因为脸红,甚至面对面的交流我也会尴尬。而这些情况越来越糟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0284.html

更多阅读

第48节:害羞心理学(48)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另一个判断出生顺序和孩子受欢迎程度关系的方法是看后出生者在权力上的劣势。后出生的孩子会掌握更多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例如协商、说服、妥协等),因为他们不能拥有像哥哥或姐姐所

第46节:害羞心理学(46)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害羞孩子的自我印象  害羞孩子的自我印象实在是太差了,男孩们感觉他们自己太高、太胖、太差、太丑、不够强壮,并且比起其他外向的孩子缺少吸引力。女孩们也差不多,她们认为自己太

第45节:害羞心理学(45)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就像一个年长的女士所说的那样,害羞的产生也有可能是由于孩子所处的整个环境。  “在我五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我在天主教学校中长大成人。在学校里,那些修女对我很好,我像爱自己

第44节:害羞心理学(44)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但是,我们也损失了一些东西。如果可以直接拨号的话,我们就不再需要依赖和信任他人了,甚至不用向别人需求帮助,这也就意味着人际交往的减少。西尔维娅不需要和孩子们交谈,诺曼也不需要

第43节:害羞心理学(43)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当今,美国家庭平均成员都少于3人。我们不仅存在于一个陌生人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孤独感的陌生人的国度。  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体容易变得害羞,简单的人际交往变得

声明:《第18节:害羞心理学(18)》为网友农村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