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害羞心理学(17)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当害羞者说起他们害羞的反应时,大部分人会提到三个方面。首先,他们会开诚布公地对别人说“我很害羞”;其次,他们有紧张的生理反应,比如脸红;最后,他们会不可避免地感到尴尬和难为情。仔细研究害羞的这些特点,我们便可以深入到害羞者的个人世界。

 第17节:害羞心理学(17)
  何时沉默是金

  害羞者从几个角度展示了他们的害羞行为。 在生活中很多方面害羞者的羞涩都有所表现:至少80%的人认为,即使发现其他人的错误,害羞者绝不会说出来;将近半数的害羞者认为,与他人眼神接触是一件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事情;40%的害羞者的典型反应是,“就算我不能说什么,至少我可以保持沉默。”他们认为自己说话声音很温柔,比如害羞的老师讲课声音低细,而老师的害羞又波及学生。另外有一些害羞者会避免与他人接触,或者受到邀请参加某项活动却无法付诸行动。

  菲利斯?狄勒(Phyllis Diller),就是一位非常明显的躲避者。尽管表面看来他非常健谈,却是一个害羞而又喜欢沉默避世的人。他回忆道:“小的时候,老师告诉我父母:我是他们见过的最害羞的学生。我害羞得连学校的舞蹈比赛都不敢参加,披着外套躲在教室里待着。我还非常害怕在球赛中呐喊助威,只能小声地吆喝。”不单单只有害羞的人才拒不开口。研究显示:在一定的情境下,沉默是我们面对焦虑时常有的反应。但是由于害羞者总是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所以他们在创造自我的交际圈时显得效率很低。人们会通过协商或谈判的方式与他人相处,如在服务、承诺、时间、安全、爱情等方面。正如乡村歌手洛雷塔?林恩(Loretta Lynn)写道:“生活就像是走入一家可议价的商店。没有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我们无法与别人成交。”“沉默寡言”这一词最能够表现出害羞者躲避与他人相处的心理状态。沉默寡言是一种保持沉默或不愿坦言的倾向,除非不得不说,他们通常保持沉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0285.html

更多阅读

第48节:害羞心理学(48)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另一个判断出生顺序和孩子受欢迎程度关系的方法是看后出生者在权力上的劣势。后出生的孩子会掌握更多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例如协商、说服、妥协等),因为他们不能拥有像哥哥或姐姐所

第46节:害羞心理学(46)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害羞孩子的自我印象  害羞孩子的自我印象实在是太差了,男孩们感觉他们自己太高、太胖、太差、太丑、不够强壮,并且比起其他外向的孩子缺少吸引力。女孩们也差不多,她们认为自己太

第45节:害羞心理学(45)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就像一个年长的女士所说的那样,害羞的产生也有可能是由于孩子所处的整个环境。  “在我五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我在天主教学校中长大成人。在学校里,那些修女对我很好,我像爱自己

第44节:害羞心理学(44)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但是,我们也损失了一些东西。如果可以直接拨号的话,我们就不再需要依赖和信任他人了,甚至不用向别人需求帮助,这也就意味着人际交往的减少。西尔维娅不需要和孩子们交谈,诺曼也不需要

第43节:害羞心理学(43)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当今,美国家庭平均成员都少于3人。我们不仅存在于一个陌生人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孤独感的陌生人的国度。  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体容易变得害羞,简单的人际交往变得

声明:《第17节:害羞心理学(17)》为网友尔等皆是浮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