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顶级证券分析师把脉投资:财富预言》
在国内,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输气管道及大连、福建等地LNG接收站的建设及投产,成为2009~2010年我国能源事业的重中之重。此外,随着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的展开,天然气产业链条上各利益体的关系将理顺,天然气行业在我国将"大展宏图"。 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和环境压力的增加,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速度加快。有关国家大幅提高生物燃料的发展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燃料乙醇产能不断扩大,产量迅速增长。美国和欧盟在这方面的投资约占全球的70%。2008年巴西燃料乙醇日产量达到274亿升,并开始利用乙醇生产有机化工产品替代石化产品。 美国从1992年开始鼓励替代燃料的使用,200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2007能源自立与安全法》,强制规定到2022年可再生燃料产量指标要达到360亿加仑,其中60%要来自纤维素乙醇等生物燃料。欧洲的生物柴油已占成品油市场的5%以上。欧洲议会免除生物柴油90%的税收,促进了生物柴油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外,生物燃料已经向产业化的方向快速前进了。 替代燃料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近期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车用甲醇的标准,该标准将于2009年11月1日实施;而第二代生物柴油尚处于研发阶段。我们相信,如果明确方向,健康发展,生物燃料行业将会在我国创造内需市场、提供就业、替代石油、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新旧模式结合,能源"安全"新解 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逐年提升,能源安全问题凸显。而在此当中,油、气又是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根本。因此,油气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是我国未来能源行业要持续做的事情。

1998年,因亚洲金融危机而引发的经济下滑,促发了石油石化行业的历史性大重组,导致了BP、埃克森美孚等几个超级石油公司的产生。2009~2010年,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如果油价长期保持低位,一些规模扩张快、债务压力大、资金明显紧张的独立石油公司很可能出现财务危机,成为大公司的收购对象。 国家石油公司可能成为新一轮参与并购的活跃群体,也不排除为抱团取暖,发挥协同优势,出现强强联合型的新组合。中国石油企业正处于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将在这一轮石油行业整合潮中扮演重要的收购者角色。 作为国内龙头的两大油公司,纷纷提出了"走出去"的收购战略。两公司董事长也分别表示在中亚、中东、非洲等地区都在洽谈资源收购,收购的标的主要还是集中在上游资源。 此外,结合我国外汇储备丰富的实际情况,2009年发展了全新的油气贸易模式:贷款换石油,这种方式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油气企业获得资源的新的有效的方式。贷款换石油的方式符合国家的能源战略,对于实现油气进口多元化,增强能源进口安全,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