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天线法则:解密你的人生黑匣子》
1.失败的学习——探寻学习的本质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21世纪我们人类的首要问题,不是核战争的问题,也不是资源枯竭的问题,而是失败的学习的问题。”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也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的确,毫不夸张,只要你到学校里走一圈,看看有多少戴眼镜的孩子,再看看有多少少年老成的书呆子,有多少连玩耍都忘记了的孩子,就可以明白出了什么事。

我们的学习把人和学习本身隔离开来,学习之外,你可以有七情六欲,你可以开怀大笑或者痛哭流涕,你爱是谁是谁,不关我的事。学习把人关在门外,只有出了教室的人才称为人,否则只是机器人。我们嘲笑猴子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犯着同样的错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近视的根源在于学习活动的单调。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孩子的近视是整个社会“近视”的一种象征。 我们离开了生活的大课堂,却走进了“人造的鸟笼”,学习绝不仅仅是读课本、读书。这样的学习是死板的,假如只有打开课本才是学习,那我们的学习成果都只展示在考试卷上,离开考试卷后,就不知道怎么生活、怎么处事待人。其实学习存在于一切时间一切地点,它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生活才是一门大百科全书,我们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感受到什么是学习。所以,我们不仅要以优秀的书本为师,我们还要以中华民族的经典为师;我们不仅要以生活中周围的人为师,我们也要以大自然为师。近几年,教育界和文化界兴起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经典的学习已经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必须的内容。更何况,中华文化越来越有明显的迹象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世界范围内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研究已经开始,那么作为我们自己也很有必要重新开始我们的传统经典文化了。在未来社会,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是一般人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习经典,朱自清有很好的说法,“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养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习更是获得适应环境的手段,是成长的过程。正如朱熹所讲的:“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小鸟练习飞翔,不是要当什么飞行家,也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目的。只是为了要长大,从小鸟长成大鸟,完成它的生命历程。对于它,这不过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练习飞翔,鸟就不是鸟,不练习做人,人就不是人,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学习的本意,乃是个体(动物也好,人也好)基于物种的生命本能展开的成长探索过程。成长是什么意思?就是“亲自长大”,包括亲自做饭、亲自生病、亲自犯错误。成长不能被替代,也不能被给予。成长是你自己的事;别人只能帮助你,但顶替不了你。长不长、长成什么样,归根到底要由你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