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天线法则:解密你的人生黑匣子》
3.管理前脑——学习科学的思维——拒绝思维定势 人们在思想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想什么”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怎样想”的问题。思维方法就是属于“怎样想”的问题。“怎样想”即规范着人们“想什么”和“做什么”,也规范着人们“怎样想”以及“做得怎样”。作为“怎样想”的思维方法就是人们看待世界、人生的方式、方法,它是世界观的核心、范式和纲领。任何人只要进行思维,都毫不例外地受思维方法的制约。思维方法不同,人把握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方法也就不同,同时也决定了思维主体采取改造世界的实践观和方法论的不同,随之决定了不同的成效和实践结果。也就是说,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偏失的思维方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毛泽东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如果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面对浩如烟海的现代科学知识,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思维作先导,那就不可能达到目的。古人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负责看家护院的仆人经常会在半夜三更听到院子里的狗叫而担心是不是有贼进了院子,只能穿好衣服出来看个究竟,但经常是满院子找了个遍,也没找到半个贼的影子。因为狗叫并不全是因为贼,还可能因为院子里的老鼠和任何的风吹草动。但负责任的仆人已经习惯了这样。我们的前脑也具有这样的习惯性思维——思维定势。 如果你看到了这一项观察研究的结果,跳蚤是世界上真正的跳高“冠军”——跳蚤能跳的最大高度是它身高的400倍——身高3毫米的跳蚤能跳1 200毫米的高度,你也许会惊讶。但是如果你曾经观察过马戏团的跳蚤表演的话,你会更惊讶。因为你发现跳蚤跳得虽然也不算低,但是远远不是身高的400倍的高度啊。而且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界限在约束着跳蚤,它再怎么跳也始终都不敢也不想去超越。 知道这些跳蚤为什么会限制自己跳的高度吗?其实这就是思维定势的原因。 如果你将跳蚤放进没盖的玻璃瓶,跳蚤会很轻松地跳出来。但是如果把跳蚤放在一个有一定高度的玻璃罩下接受训练,这样每当跳蚤试图跳出去,都会撞在玻璃罩上。这样跳了几下之后,它们就不再尝试跳出去了。它们自动降低了跳的高度,总是以不撞上瓶盖为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即使拿走玻璃罩它们也不会跳出去,因为过去的经验使跳蚤懂得,它们是跳不出去的,这些跳蚤成了自我限制的牺牲品。 不仅跳蚤,心理学家们还曾经做过一个白鼠的实验。如果将白老鼠关在笼子里,电击笼子的一侧,白老鼠会立即跳到笼子的另一侧,以躲避电击,再在那一侧电击,它们又会跳过来,如此反复地逃避着电击的痛苦,这是它们天生就有的自卫本能。而电击另外一些同样关在笼子里的白老鼠,它们却一动不动,一副逆来顺受的可怜样子。为什么?原来,这一部分白老鼠曾被关在一个每个角落都有电击的笼子里,它们也曾为躲避电击的痛苦跳过、跑过,可所有的努力均告失败后,它们不得不“认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