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
然而,此时的法国贵族们却越来越不满于一个如此重要的公司被外国人所占据,频频向摄政王发难。于是,在1718年12月,劳氏银行被国有化,更名为"法兰西皇家银行", 约翰·劳仍然担任该银行的主管。这场国有化无疑是走向灾难的重要一步,因为奥尔良公爵已经深深地迷恋于纸币的"神奇"魔力,他下令该银行发行了面值数亿里弗赫的纸币。 通货膨胀好像是一把"火","玩火"则往往是危险的。那么,奥尔良公爵和约翰·劳为什么如此热衷并依赖于这把"火"呢?究其原因,就是通货膨胀本身所具有的那种不可抵挡的诱惑力。 在当时,约翰·劳的通货膨胀政策的确起作用了。由于印度公司具有强大的政府背景,大量的垄断权力,再加上密西西比河蕴藏着金矿的神话故事,以及约翰·劳本人的魅力,都使得法国人民对印度公司的前景极为乐观,整个国家的民众在发财梦的驱使下,都在争先恐后试图购买印度公司的股票。印度公司的股票的面值,在1719年4月间只不过为500里弗赫,但仅在半年之内就被炒作到了18 000里弗赫。 约翰·劳也攀上了他一生事业的顶峰。1720年1月,约翰·劳被任命为法国的主计长和监督长。他一手掌管政府财政和皇家银行的货币发行,另一手控制法国海外贸易与殖民地发展。他和他的印度公司负责替法国征收税赋,持有大量的国债。随后,印度公司干脆接管国家银行的经营权。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家有如此好的机会来实践自己的理论。

摄政王奥尔良公爵对他言听计从,有许多已经破落的贵族,依靠印度公司的股票又重振了古老家业。约翰·劳如同法国的救世主和守护神,而他本人也依然保持旧日的朴素、节俭、和蔼可亲,以及优雅、礼貌的骑士风度。当时法国所有的大小诗人都大肆赞美约翰·劳的伟大形象,赞扬他的每句话都闪耀着智慧,每一种行为都代表着美德,每一种表情都代表了骑士风度。在最狂热的时候,每次约翰·劳出门的时候,都有大量的崇拜者跟在他的马车后面想一睹容颜,以至于摄政王不得不派出一队骑兵来保护他的安全。 约翰·劳居住的甘康普瓦大街,也成为热闹非凡的股票经纪人聚集地。据说,有一个原本在这条大街上摆摊的补鞋匠,把自己的摊位出租给那些股票经纪商,靠这种办法他一天就能赚取200里弗赫。更离奇的故事则说,一个驼背的人站在街头,他把自己的背出租给那些忙碌的股票经纪商当做临时书桌,也赚了一大笔钱。 而此时的巴黎,到处是一片繁荣昌盛、纸醉金迷的局面,已然成了全世界的奢侈品消费之都。尽管法国议会一再发出警告,纸币发行量过大迟早会使国家经济崩溃,但奥尔良公爵对这些警告置若罔闻,仍然下令发行大量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