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
由于新的国王年幼,路易十四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做了摄政王。奥尔良公爵为了填补巨大的财政窟窿,早已坐卧不安,伤透了脑筋。而此时,约翰·劳的理论正好像是向他抛出了一个救生圈。 约翰·劳一见到奥尔良公爵,就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并在备忘录中指出,货币不足已经严重困扰了法国经济,如果没有纸币的辅助,金属货币是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商业国家的正常要求的。 于是,在法国政府的特许下,1716年,约翰·劳与他的兄弟成立了一家叫"劳氏公司"的银行,并规定它所发行的纸币可以兑换金属货币和支付税收。该银行的资本为600万里弗赫,每500里弗赫一股,共分为1.2万股,其中四分之一可以用金属货币购买,其余可以用国债购买。 经历了十几年的游说和流浪岁月之后,约翰·劳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凭借着对金融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早年积累的银行业务知识,约翰·劳游刃有余地处理着公司的各项经营事务。他先是公开宣布,他的银行发行的纸币可以随意兑付金属货币或者支付税收,而且他将全力保证纸币的正常价值。 约翰·劳对纸币发行所持有的慎重态度,使得劳氏公司所发行的纸币在公众心目中的价值逐渐上升了,人们对这种"劳氏纸币"逐步建立起了信任。不久之后,法国的商业活动也逐步回升,萎缩的经济也开始复苏了,而物价并没有因为"劳氏纸币"的发行出现大幅上涨局面,人们开始按时纳税,抱怨声也渐渐减少了。

一年之后,劳氏银行所发行纸币的市场价格,竟然超过了面值的15%,而国债的市场价格则下滑到了面值的21.5%。这种情况对约翰·劳来说好的有点出乎意料,他的银行生意也因此蒸蒸日上,并在里昂、罗谢尔、图尔、亚眠和奥尔良等地开设了分行。 奥尔良公爵对约翰·劳的成功大为惊奇,他原先做梦也没想到,仅仅是开银行、发纸币,就能收到这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此时,为了尽快实现偿清国债的目的,约翰·劳又向奥尔良公爵提出了著名的"密西西比计划"(Mississippi Scheme)。 当时,盛传法国在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就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一带盛产黄金。据此,约翰·劳建议设立一个新的"西方公司",拥有与上述两个地区做贸易的垄断权。1717年,政府的"贸易特许状"发了下来,西方公司顺利成立,整个公司资本分为20万股,每股500里弗赫,允许公众用国债来购买。 在随后的时间里,西方公司所拥有的权力范围在不断扩大,先是垄断了烟草业务,然后又兼并了和非洲进行贸易的塞内加尔公司,在1719年又兼并了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此时约翰·劳将这些庞大的公司集团重组为一个新的公司系统,并命名为印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