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
我竭力希望我们能及时回头,恢复我国通货原来久已存在的健康状态,因为离开这种状态就会产生现有的危害和未来的破坏。 --大卫·李嘉图 第三章 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本章导航 纸币取代了金属货币,并逐渐"挣脱"贵重金属对它的最后一点"羁绊"。于是,通货膨胀将一发不可收拾,"空手套白狼"的游戏诱惑无穷,它的发生,类似于家常便饭。 要点索引 --为什么约翰·劳那么看重纸币呢?因为发行金属货币要看手上有多少金子、银子。而纸币就没有这个限制,启动印钞机,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 --纸币是一种没有真正商品价值的、纯粹的"信用货币",它的最大优点和最大的漏洞,都在于可以无限发行。用纸币制造通货膨胀,比金属货币方便得多。这种财富转移法,堪称"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进入21世纪,银行家们发现通货膨胀是他们的发财手段。他们便迅速地完成了从"黄金卫道士"到"黄金死敌"的这一本质转变。 约翰·劳的"点纸成金"术
![第21节:空手套白狼的游戏(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414827276235.jpeg)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交易量不断扩大。然而,贵重金属毕竟数量有限,开采和贮运开采起来也困难重重,这就使得金属货币面临着清偿力不足的问题。于是,纸币应运而生,在历史舞台上粉墨登场,并步步为营地取代了金属货币。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纸币,它可以仅仅是一种货币符号,而不必是内在价值与交易物相等的商品。于是,纸币这种不足值的"信用货币"得以追捧并大行其道,直至发展到现代社会的"信用货币体系"。 在制度经济学看来,纸币是交易方式的一大创新,它的发行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的扩张。然而,纸币的流行,也为通货膨胀的财政主张创造了更大的便利和更大的诱惑力。在18世纪初的法国,就上演了第一场经典的纸币通货膨胀"闹剧"。 当年,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连年发动战争,使得法国经济陷入困难,并伴随着严重的通货紧缩。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货币理论的一代怪杰约翰·劳(John Law,1671~1729)走上历史舞台,为"纸币本位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曾经观察到,早期的经济学家并不像后世的经济学家那样,是纯粹的学者。他们往往具有复杂的身份,比如哲学家、疯子、牧师、股票经纪人、革命者、贵族、美学家、怀疑论者或者流浪者。约翰·劳也正是这样一个涉猎广泛、经历坎坷、酷爱冒险、被人称为"花花公子"甚至"骗子"的早期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