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财神”:我只遵从内心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80年代人最大的共性就是都非常有个性,每个人都很不相同,而且做事情的时候很有激情、执著。年轻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去补救过错,不过市场竞争不会因为年轻就给你更多的宽容。

    因为获取的信息量不断扩大,能看到各种人和事,80后的思想更有灵活性,最主要的一点是不惧怕权威,敢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戴志康,康盛创想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1981年出生

    徐光远,康盛创想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市场主管 1981年出生

    戴志康穿着一身深色西装,手里挥着车钥匙走进公司大门,完全是一派老板的架势,公司里进进出出的员工也都把“戴总”挂在嘴边。这个25岁的年轻人5年前创业,大学期间挣到了第一个50万。去年,他研发的Discuz!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他的公司前不久获得了周鸿祎的风险投资,按照投资商给的估价,他个人股份的价值大概是几千万人民币。

    今年5月份,大学同学兼好友徐光远从之前的公司辞职,正好戴志康的公司正飞速发展,需要扩充人手,两人一拍即合。时隔两年,他们又一次走到一起,只不过这次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看起来腼腆的徐光远对记者说:“大家都有创业的冲动和理想,但是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现在这个公司做这件事情是最好和最合适的选择。”

    玩电脑心安理得

    很多人把戴志康的求学经历当作传奇津津乐道,初中的时候,别的孩子还懵懵懂懂,戴志康就清楚地确定将“玩电脑”作为自己的方向,“我由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变成了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但随之他的成绩也一落千丈,“投入一件事情就有排他的感觉,很难有精力或者兴趣把别的事情再做好”。当时很多同学的家长说:戴志康家庭教育这么好,父母学历那么高,可惜堕落了。但他对这些评论毫不在意,心里想“你们根本就不懂”。

    “在意一件事情就会注重结果,但若无论如何也无法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想清楚并做了决定,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不在乎。”

    大学4年,他几乎把所以时间都花在了“玩电脑”上,得到了三次纪律处分,15门功课不及格。“没什么奇怪的,其实我一直就不喜欢上学。大学里直到大四才学黑白电视机的原理,而且很可能花时间还学不明白。这样读书没什么意思,大二干脆就做自己的事去了。”戴志康搬出了学校,在一间月租300块的房子里每天十几个小时埋头做软件。“我是真正把时间花在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的人。”

    作为大学同学,徐光远回忆说,戴志康大一的时候还比较正常,大二开始不正常了,大三就可以说疯狂,大四干脆消失不见人影了。“虽然当时觉得他有些与众不同,但他做的不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自己是标准的好学生,但徐光远也认为大学应该有更多的包容:“很多时候年轻人的个性在大学没有显示得很突出,而步入社会后就显出自己的不同。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尝试和钻研,以后年轻人创业将会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就算学校不鼓励大家也会这么去做,其实有特殊才能和理想的人对整个社会是很好的激励。”

    曾经并肩读书的戴志康早早创业,如今已经步入成功人士的行列,徐光远偶尔也会进行比较,不过他很坚定地说没有后悔大学期间认真读书:“其实成功的人很多,只不过他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每个人选择的道路都不尽相同。”

    做风险大的事

    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戴志康把自己研发出社区软件挂在网上让大家免费使用,从而增加知名度。这样干了一年,他觉得没动力了,于是想证明一下自己作品的价值,将免费改为收费。没想到,这一举动激起了使用者的愤怒。那时,每天只要上网,戴志康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谩骂和中伤。“我很沮丧,是不是撅着屁股干活的人总是要被张着嘴说别人的人骂呢?”

    徐光远对这段时光印象深刻:“网上各种言论都有,甚至说程序是盗版别人的。他觉得非常痛苦,不敢上网,这种情况在当时足足持续了七八个月之久。”

    但戴志康没有被这次挫折打垮,他还是要坚持收费。“做任何决定都会存在风险,我往往选择那种风险比较大,但回报也比较大的事情。”在他看来决定本身没有对错,关键看怎么执行,通过参与和控制过程、改变结果是创业中让他感觉最好的地方。

    定价500元,一个没卖掉。戴志康一狠心,又把定价提到了两千块钱。“如果卖五百,我要碰四个‘冤大头’才能赚两千块钱,要是卖两千,只要碰到一个冤大头就可以了。反正也卖不动,还不如价格高一点,而且烘托得这个品质也高。”

    刚提价,他就碰到一个香港买家。对方需要的东西一般情况下10天能做出来,但戴志康却说只要一个星期。“有这样一个机会,为什么不把压力做大些,多给自己一些动力?接下来我每天上午和他沟通,下午就按照需求往下做,一个星期很轻松就把他想要的东西实现了。”随着市场渐渐复苏,到大学毕业时,戴志康已经靠这套软件赚了足足50万人民币。

    2003年,戴志康揣着赚的钱来到北京,跑了几十个部门,盖了五十几个公章之后,他的公司开张了。2004年到2005年公司营业额从几十万狂飙到几百万。“这个过程很简单,完全因为市场环境好。我们没有做宣传,销售就一个人,还从来不到外面找客户,都是别人找上门来。2005年后半段,达到了每个月15%的增长,两个月就能翻番。”

    回首此前的艰难岁月,戴志康说:“对很小的公司,在市场很差的情况下进入,最直接的好处是没有竞争,有足够多的时间做原始积累。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等市场转暖,开始收获。”他对自己最满意的就是执著和勇气。“我是一个做了决定就不会改变的人,执著不是为一个看得见的目标奋斗三年,我心中的执著是为一个看不见的目标奋斗三年。当初有好多人也在做相似的软件,但其他人都没坚持下来。”

    我崇尚威信

    2005年,单靠一个一个地卖软件赚钱已经不能满足戴志康的野心,公司开始拓展市场占有率。这时,他又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将主打产品Discuz!进行全面免费,转而在订制、技术支持等服务方面收取费用。

    开始很多员工都不理解,最后戴志康开了一次会:“我直接宣布年底要这样做,现在大家讨论一下免费之后应该做哪些事情,这件事就执行下去了。”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管理者,他不认为自己独断,但是他崇尚威信,因为良好的威信可以给员工树立统一的价值观,节约大量管理成本。

    免费之后,几乎每天都有1000多个网站安装Discuz!,当月软件的安装量、使用量比以前翻了十倍以上。“我们的盈利模式从单纯靠产品盈利转向靠提供服务支持盈利。我的收入、未来都建立在不断扩大的用户基数和那些能够做大的人身上,我们的理念是——不是要先赚你的钱,而是先提供服务,做大了我们再来赚你的钱。 “基于庞大的用户群,制定的新商业。我拿着商业模型去和投资商谈,就拿到了第一笔风险投资,逐渐大家都认可当初的免费确实对了。” 以免费举措增大市场占有率之后,他又进行了向BLOG零件、CMS零件领域扩张等一系列动作。

    虽然是大学同学,但在工作中徐光远绝对把戴志康当作老板来对待:“不同场合用不同的心态相处,这很正常。”

    他们之间不但保持了大学期间的默契,而且在工作中也很互补。因为刚到公司不久,徐光远在工作中很乐于听取戴志康的建议。他开始做的是客户方面的工作,近期转到市场部门。“我希望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戴志康也建议我多尝试一些不同的岗位。”当工作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会很自然地沟通协调,“他会很理性地阐述原因,有问题的时候也会很细心地解答,还没发生过争执的情况。”

    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徐光远是个非常细心的人,公司有一个WEB2.0论坛,每天无数的发言中不可必免会有一些不良的言论,开始没人注意到,徐光远将这个现象反馈给戴志康,很快就安排了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我比较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挖掘和找出一些不足的地方,对公司整体的管理有好处。戴志康是公司的最高领导者,一直冲在最前面,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得很全面,对公司具体细节的东西也不可能全都了解,我和同事接触的非常多,对公司具体的情况了解得更多,能从细节的地方发现公司在流程及其他方面不太合理的地方。”

 80后“小财神”:我只遵从内心

    徐光远笑着说:“这不涉及到分工,是自愿自发的行为,我也不是刻意做的,只不过是平时多留心一些就行了。”

    把身边的人当书读

    很多创业者在得到投资之后都会有和投资人之间沟通的困惑,但戴志康丝毫不觉得资本的意志有什么困扰。“我觉得周鸿祎等前辈的经验都很值得借鉴,大部分我都能够接受。年轻人创业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太自我。当然,你可以很有天分、很自信,但是还是要有能够被改变的能力。这种年龄,应该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可塑性。”

    如果出现实在不能统一的情况呢?“我是绝对的大股东,当然就按我的想法办。”戴志康的回答毋庸置疑。

    戴志康现在仍然毫不避讳地说自己是个不喜欢读书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学习。“要学的、看的东西太多了。”他的学习方法很现实——看别人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自己多琢磨,然后用别人的结果来修正思路;还有就是带着问题多向别人请教。“其实我们身边不缺少掌握我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人,从他们那里学习比从书本上获得相应的东西要更直接、更有效。比如资本运作的东西开始也不懂,和我们的律师吃过四五次饭,学到了很多东西,经过一个月各种条款和规则就基本都明白了。”

    现在,戴志康的公司已经扩张到了近70人,还正在壮大之中,刚搬了新家的办公区预留工位有100多个。从创业开始就单打独斗的他现在非常重视团队的建设:“确实有的创业者不愿意招比自己强的人,这样下去他就会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我不会这样,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就找合适的人来做。”现在他公司的高层有国外回来的MBA,有从大公司跳槽过来的骨干,也有不少当初自己做公司的创业者。

    公司越来越大,戴志康的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不过有了团队,大家共同分担还是好多了。不像当初单干的时候,电脑、服务器、马桶坏了都要自己去弄。”

    “长期做公司太累了。”现在他慢慢开始学会调试,不再十几个小时工作,每天9点半上班,7点半下班,回家后就只上网浏览一下当天的新闻,不再打理公司事务。“一二十年以后也许我会去做大学老师,过很轻闲的生活,和年轻人在一起才能够跟上时代。在学校时没有人发现和帮助我,我希望发现这样一些有自己想法的人,给他们投资,以我的经验帮助他们。”

    通过近半年时间的共事,徐光远明显感觉到了戴志康身上的变化。“虽然他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的追求一直没有改变,但大学期间更多的是感性上的认识,来自于本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和打拼,他对公司的管理运作和对行业的认识有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不再是靠着冲动和理想做事情,而是有自己的思考,更成熟、更职业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0663.html

更多阅读

徐小明:我认为高点已经形成

徐小明:我认为高点已经形成我昨天的文章里,重点让大家关注15分 钟的顶部结构,结构得先有钝化,早盘就已经形成了钝化,并且在今天上午这个钝化形成了结构。这个15分钟的顶部结构可能不会引发多大级别的下跌,但考虑到120分钟线和日线都也带

80后小硕:没有规划,注定会败得那么惨!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叫《这些道理不懂,你注定就是穷打工的命》,我被彻底震撼了:两年来,我一直在成长之路上碰得头破血流,不明就里;当我通过努力,考上了研究生,抱着从头再来的心态的时候,看到了这篇文章。

80后小老板:3年办公司、购房、买车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7月15日,莱山区政府举行一场中小学校饮水机招标会。来自北京、上海等十几家大型企业负责人参加竞标,结果,年仅26岁的大学生创业者李彦涛,代表济南某饮水机生产企业一举夺标。一位80后的大专生,在没用父母一分钱的前提

怎么才能一年挣一千万 创业者自述:80后小丫头创业 七年挣千万

系列专题:研究80后我是个创业者,也是个外贸人,现任RT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从事玩具领域的对外贸易与合作。七年来,我在这行跌倒爬起,得到了这样的感悟:创业和外贸就像跳悬崖,要么你会摔得粉身碎骨;要么你在下坠的过程中逼着自己长出翅膀!  

声明:《80后“小财神”:我只遵从内心》为网友唇情舌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