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用来形容王正华,显得特别贴切。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弃官从商,到从国内旅行社排名第一的事业巅峰进行二次创业,王正华总能借着精准的眼光、另类的做法领先他人一步。 作为中国廉价航空第一人,王正华--- 遭受了非议:春秋航空是行业的搅局者; 顶住了怀疑:盈利1000万?吹牛!; 收获了荣誉:这是我第二次得民航总局评定的五率加权总评分第一名(五率是指:飞行安全、航班准点、旅客投诉、航班执行、基金缴纳等五方面内容的比率); 更制造着希望:春秋航空要做中国的西南航空(美国著名的廉价航空公司);…… 春秋航空的掌舵手王正华,信誓旦旦地要将廉价航空进行到底,愿作民航改革的先行者。 选择了航空,就是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今年63岁的王正华感慨万千。 弃官从商开拓蓝海 对于中国搞低成本航空,业内专家反对、民航总局的部分领导反对、几乎是人人反对。为什么美国人能做、欧洲人能做、东南亚人也能做,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做?谈起春秋航空所走的廉价航空之路,今年63岁的王正华有些激动,语气中透着自豪。 而在26年前,王正华及其家人很难想象能获得如今的成绩。 先后担任上海市长宁区团委副书记、长宁区政府地区办副主任和上海市遵义街道党委副书记王正华可谓官运亨通。但在1981年,王正华却出人意料地放弃了手中的金饭碗,开始捧着自己捏的泥饭碗吃饭。 在王正华担任遵义街道分管经济的党委副书记时,为了抓好工作并解决街道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他就对汽车修理、客运、旅游等多个行业进行考察甚至自筹资金创办了数家企业,但无不因为缺少资金投入而陷入困境。 几经周折,他认准了当时在国内发展相对落后的旅游业---在当时不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也能滚动发展的行业。但是,从商也就意味着放弃升任长宁区区长或区委书记的机会,为此王正华还跟妻子发生了不愉快,双方关系一度僵持。 动,必须认准,咬住就不松口。王正华说。 于是,他邀请专家开办旅游培训班,通过报名费和培训费筹措了3000元资金申办了营业执照,拿出其中的2000多元钱打造了一个面积仅仅2平方米左右大小的铁皮屋安放在中山公园内作为营业场所,上海春秋旅行社就这样诞生了。 当时,国内旅游市场上的大多数旅行社都是国有体制,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条件下,很少有个人自费旅游的,团体游成为旅行社的主要客源。据说,当时散客与团队的客源比是1比9,但团体游的生意几乎都掌握在中旅、国旅、中青旅等国营旅游公司手中。押宝散客成了王正华的创造性选择。 你可以用一定的方法,把未来的市场未来的客人变成今天的市场今天的客人。后来做航空,当别人认为中国的低成本航空不成熟,机票会卖不出去的时候,王正华却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王正华一直在讲的蓝海战略,而它的首次应用却是在上世纪90年代散客旅游市场崛起之前。 但是春秋旅行社的第一笔生意却是损失上百元的赔本买卖。那次准备从上海组织40个人去苏州一日游,结果花了很长时间,只卖出了大约20张票,全部收入甚至都不够包车费。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王正华认识到,只有创业决心是不够的,必须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当时的信息传播还较为闭塞,王正华遍寻整个上海的书店、图书馆,终于找到一本由杭州大学翻译的《世界旅游业及其哲学》油印版本,通过如饥似渴的阅读,王正华形成了他对旅游业的初步认识,也找到了可供借鉴的旅行社运作模式,书中许多的内容更成为了现在的春秋航空的发展理念。 在发达国家成熟的旅游业市场里,散客旅游才是真正的市场主流。这坚定了王正华将散客市场作为主攻方向的决心。 而《世界旅游业及其哲学》俨然成了王正华的武功秘籍。成立当年,春秋旅行社的营业额仅仅是1万元,但第二年就达到了8万元,第三年则达到了64万元…… 有了钱我们就开一家分店,再有了钱就接着开一家分店。也许是那时的创业维艰,让王正华养成了用好每一分钱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