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被收购 牛根生哭 牛根生揭密蒙牛发家真相(二)



   韬光养晦 逆来顺受 绝地反击

    ××品牌公司,策划几十家媒体恶意诽谤蒙牛。公安机关查出之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三项惩罚措施:“罚款6000万,公开道歉,下不为例。”然后征求牛根生的意见。除了“下不为例”,牛根生建议不要实行另外两项措施。

    首要是解决人的问题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牛根生的蒙牛一成立,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面对“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的“三无环境”,没有人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在蒙牛新的管理团队当中,牛根生只从外边请了一个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党委副书记卢俊,当时已经调任内蒙古证券委任处长。牛根生曾经对他的部下说过:“一切竞争要从设计时开始”。卢俊既是党政内行,又是乳业专家,还是证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请她来的目的很明确:蒙牛一开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让蒙牛有一个健康的开始。

    刚过了8个月,1999年8月18日,“蒙牛”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变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猛增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按照出资额度排序,他们是:牛根生、邓九强、侯江斌、孙玉斌、邱连军、杨文俊、孙先红、卢俊、庞开泰、谢秋旭。其中,邓九强是呼和浩特市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老板,给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奶工业设备,后来投奔牛根生成了牛根生的副董事长。谢秋旭是广东潮州阳天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前跟“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淇淋包装盒的时候,认识了牛根生,并且成为老牛的挚友,后来又和“蒙牛”合作,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内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其他人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人才。

    秘密谈判,虚拟经营

    万事开头难!就在呼和浩特市一间53平方米的楼房内,牛根生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蒙牛的发展奇迹由此拉开序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牛根生知道自己的短板是“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他也知道自己的长板是“人才”。跟随牛根生的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态奶、冰激凌、策划营销的一把手,他们在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原料设备方面在行业内都是顶尖的人才,老牛决定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因为伊利从中作梗,开始“虚拟经营”的几次谈判被搅黄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999年2月,牛根生经过秘密谈判和哈尔滨的一家乳品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牛根生派杨文俊等8人全面接管了这家公司。通过他们的管理给这家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的同时,蒙牛产品也由这家工厂“新鲜出炉”。

    老牛是个明白人,借鸡下蛋只不过是权宜之计!1999年1月到4月,身处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边对远在哈尔滨工厂的8人团队遥控指挥,开始生产第一批蒙牛产品,同时摇身一变成了民工头,在距离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一片比较荒凉的不毛之地上热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广告牌被砸,因祸得福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边的300块广告牌全是蒙牛的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余热还没有结束的时候,48块“蒙牛”的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蒙牛的广告牌被砸反而使得社会关注蒙牛的热度再次升温,蒙牛开始变得“愈神秘,愈美丽”。

    当时的媒体记者顺藤摸瓜找到了蒙牛的代言人,发现此人竟然是伊利曾经主管生产经营的副总裁牛根生。牛根生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但是很愿意和记者聊聊,聊的过程,记者发现呼和浩特竟然还有这样一位极具个性的企业家。

    当记者问及牛根生为何被伊利免职时,牛根生回答:“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蒙牛的广告牌到底是谁砸的?牛根生没有给出答案,在老牛看来,答案是众人皆知,但他宁愿让大家伙心照不宣。

    蒙牛到底是谁的企业?牛根生说注册人不是他,因为环境险恶不允许他出头露面。

    蒙牛是在克隆伊利吗?牛根生说不是克隆而是补缺,他提到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宝马和奔驰共同竞争却能发展得更好的例子。

    蒙牛能做好吗?牛根生说:“做鞋必须要怀着给自己做鞋子的思想,鞋才能做得好!”

    韬光养晦,得道多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999年初,牛根生虽然隐姓埋名“躲”在幕后,也没有逃脱继续受打压的命运。竞争对手为了封杀蒙牛,争夺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车半路被截,牛奶被当场倒掉。

    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

    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

    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

    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同时,牛根生启动“中国乳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口号,在众多场合提到伊利时都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边,在所有的口径上都将内蒙古所有的乳品企业打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烙印。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蒙牛赢得了政府的支持,使自己的命运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大局捆绑在一起,抬高竞争对手的同时保护了自己。

    牛根生又不是三头六臂,他就是一天不睡觉,顶多也只有24个小时,他怎么能够同时操作这么多事情而又让阵脚不乱呢?

    “一个人死了如果还可以重新活一次,那么第二次生命,他肯定能做成任何事情。重新做人不太可能,但是重新做企业是有可能的。我在做蒙牛之前,养牛、种草、干乳业,我已经做了21年,公司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我都经历过。21年之后,我又重新从零开始做乳业,我就回过头来想过去经历的那些事情:当时,我每一年都做些什么事情,现在重新来做,做对的事情能否提高效率?那些曾经犯过的错误能否不再犯?这就是熟能生巧、厚积薄发。”老牛如是说。

    “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

    2003年,伊利为了庆祝股份制创立十周年而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令郑俊怀和所有伊利人没有想到的是,牛根生不请自去。老牛当场对伊利的员工说了一番至情感人的话:“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这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活动结束,牛根生得到了一套茶具,这套茶具如今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老牛办公桌对面的茶几上。或许这证明了老牛对伊利的复杂感情,或许这让老牛始终要提醒自己些什么。但是,无论如何,牛根生在伊利的这招“情感行动”收到了效果,至少是让那些认识或者不认识牛根生的伊利员工对老牛有了些“另外”的看法。

    要下不为例、永不再犯!

    从2003年到2004年,一股来自某些媒体质疑、诽谤蒙牛和牛根生的“暗流”也逐渐形成,威胁、恐吓蒙牛的事情也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

    此时的蒙牛,已经积聚了足够的力量,对于这种下三滥手段,就用阳光的办法对付。公安机关出面,“暗流”和“黑势力”被一一识破、捣毁,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中用虚假新闻诽谤蒙牛的是由一个品牌策划公司全权负责,诽谤新闻稿件涉及数十家媒体、近百篇稿件。案件查清楚之后,当地政府对当事公司拟定了三项惩罚措施:

    第一,公开向蒙牛道歉,恢复蒙牛名誉;

    第二,赔偿经济损失6000万;

    第三,下不为例、永不再犯!

    当地政府征求牛根生的意见,老牛说:“草原品牌是一块,是大家的品牌,所以不用道歉。6000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就当这6000万是蒙牛为员工交学费了。第三条,我接受,希望下不为例、永不再犯!”

    老牛有一句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牛根生这样理解自己的这句座右铭:

    “其实就是‘与自己较劲’!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

    古语云:哀兵必胜。其实,牛根生非常明白“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相对于刚刚起步的蒙牛来说,如果对伊利的封杀举动正面抵御甚至以攻对攻,则可能激化矛盾。如果闹到不可开交,谁会去打一个利税大户而帮一个小不点儿呢?以退为进,性格相当血性的老牛其实有大智慧。

    知己知彼 奇兵致胜 兵贵神速

    牛根生见到杨利伟的时候,对他说:“利伟啊,除了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妻子孩子,你的直系亲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除了你的团队和战友,除了认识你的朋友,在你所不认识的所有陌生人当中,我对你的事情是最关心的……”

    “小区包围超市,所有产品免费品尝”

 蒙牛被收购 牛根生哭 牛根生揭密蒙牛发家真相(二)
    牛根生知道,在市场上也不能和伊利正面冲突,他将第一个目标定在了深圳。伊利刚刚兵败于此。伊利采取先打媒体广告,随后超市跟进的策略,结果彻底失败,因为深圳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认准了洋品牌的口味,伊利为此付出了几百万的广告费而无功而返。

    牛根生了解伊利的短板,也知道伊利强项当中的弱点,他决定采取另外一套“战术”:蒙牛的各路人马穿着蒙古服装打着横幅和标语到各个小区门口,横幅上写的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纯天然无污染的牛奶”、“不喝是你的错,喝了不买是我的错”,蒙牛产品全部都是免费送给居民品尝。结果,小区的居民一喝不错,他们到超市的时候就会问,蒙牛的产品一下子在深圳各大超市迅速火了起来。

    依靠这招“小区包围超市,所有产品免费品尝”的策略,从1999年开始,蒙牛的产品快速进入北京和上海的市场。从1999年到2001年,伊利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平均每年递增速度超过40%,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7亿元;蒙牛则以超过300%的速度翻番增长,2001年销售收入突破7.24亿元。

    “我们就是利乐枕的领导者”

    2000年,蒙牛的资金还很紧张,牛根生却突然决定上“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和“闪蒸设备”。“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在国内尚属首例。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酸、碱、蒸汽及开水清洗,最大程度地保持牛奶的原汁原味。“桑拿”设备需要300多万,一年的运行费用也是300多万。“闪蒸”工艺,是在百分之百原奶的基础上再剔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从而使牛奶的味道更加纯正。只不过,每生产一吨牛奶都要比同类不“闪蒸”的企业少挣300块钱。结果,就是别人看来多此一举、增加成本的两项措施,很快让蒙牛牛奶的质量在老百姓心目中变得“有口皆碑”,销量大幅度提升,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蒙牛奶供不应求的现象。蒙牛少挣了一些钱,但是在质量方面和其它产品拉开了档次。

    也是同一年,牛根生决定上利乐枕(保鲜时间长,像枕头一样的包装)。老牛的决定一出,立刻引起团队成员强烈的质疑。在此之前,由于利乐枕的利润很低,如果量上无法突破,风险极大。整个中国市场只有帕玛拉特有利乐枕的产品,而且所占市场份额非常小,老百姓还是认同利乐砖(保鲜时间长,纸盒的包装)和巴氏奶(保鲜时间短,塑料袋包装)。利乐公司曾经要免费送给国内厂家设备,都没有哪家企业敢要。老牛说服了大家:“我们是后发企业,必须要有差异化的产品。利乐砖人家做了很多年了,我们如果做利乐枕,就是利乐枕的领导者。”结果,蒙牛利乐枕一经推出市场,一个月内的销量就超过了帕马拉特,到了2001年,虽然国内各大乳品企业都上了利乐枕,但全部加起来的销量不到蒙牛的二分之一。

    “打开舱门的时候,我都不敢看”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一切按照原计划行动!”老牛一声令下,蒙牛展开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市场行动: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发射——补给——对接篇”的电视广告当天以最快的时间在黄金时段同步亮相;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上铺天盖地出现了“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的口号;“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广告一时之间占据了中国大大小小的超市各个显要位置;印有“航天员专用牛奶”的新包装牛奶以最快的速度摆上了超市的货架,印着蒙牛产品标志的上千辆运输车在中国各条大街小巷上奔驰,所有员工开足马力在紧张的行动……

    “科学毕竟不是神话,没有百分百的成功系数,‘神五’飞天要是不成功,你该怎么办?你怎么看待这个巨大机遇背后隐藏着的巨大风险?”记者问。

    “说实话,返回舱飞回来打开舱门的时候,我都不敢看。我见到杨利伟的时候对他说:‘利伟啊,不瞒你说,我是你的老哥,除了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妻子孩子,你的直系亲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除了你的团队和战友,除了认识你的朋友,在你所不认识的所有陌生人当中,我对你的事情是最关心的,因为在你身上寄托了我们那么多蒙牛人的心血,还有我牛根生的个人价值的实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0848.html

更多阅读

牛栏山 仰望牛栏山(上)

     序言:不经意的哲学  牛栏山酒厂近几年的快速崛起,仿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转弯处放出的一个不经意的惊天大雷,令业界震惊。甚至有人说,这是“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仿佛一个平凡的人,一夜之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然

牛栏山 仰望牛栏山(下)

     人物:牛人牛事  国营60年里,“牛栏山”的发展跌宕曲折。在意气风发的日子里,牛酒人不卑不亢,求真务实。在命运多舛的失意年代,牛酒人骨子里的朴素和淡定又让他们把“牛栏山”这个老字号牢牢守住。他们在坚守,同时也在迸发。他

吴奇隆回应被催生 懒人催生市场商机她靠懒人坊驰闯商海(二)

细节决定成败。为了选一个合适的店面,宾静跑遍了湘潭城区。在这个过程中,她先筛出了一批候选店址,然后,每天卡着秒表,在候选的店址前计算人流量,并仔细观察过往人群,对人群进行分类,看看其中有多少是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再从中筛选出第二批候

牛根生VS史玉柱:千金散尽还复来(二)

史玉柱“时刻担心公司明天会破产”的恐惧似乎已经烟消云散,但是他还会成就中国的IBM吗?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和史玉柱相比,牛根生也是一个资本运作的高手,但他宣称自己玩的是外国人的资本,并且始终没有脱离自己的主业。 2002年,摩根

温州牛杂碎 退伍兵卖牛杂碎 2年赚200万(二)

    许永军后来又推出了新的菜品,对方还是不断地模仿,牛杂店由每天五、六十桌客人减少到二十桌,直到有一天,对方将原本两家统一卖48元一份的牛杂火锅一路降价,由38元一直降到28元一份。    许永军:“我计算了一下,28是没有利润的,如

声明:《蒙牛被收购 牛根生哭 牛根生揭密蒙牛发家真相(二)》为网友东京蓝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