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娃哈哈的花甲掌门人



宗庆后说:“娃哈哈不能松懈,不能后退,要一直向前、向前,非但如此,娃哈哈还要挺立潮头,勇当先锋。”

    14万借款筑就霸主地位

    1987年,宗庆后率领两名退休教师靠借款14万元开始创业。成立之初的娃哈哈是一家小学校办企业,可以说是一无所有,靠代销人家的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赚一分一厘钱起家;第二年为别人加工口服液;第三年,宗庆后瞄准中国儿童营养品市场的空白,欲开发这个项目。当时,众多朋友善意劝他不要冒险,宗庆后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位47岁的中年人面对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于是,宗庆后带领他的小团队以“两口锅子、三个罐子”开发了中国第一支儿童营养液,较好地解决了儿童厌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的社会难题。凭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这款产品一炮打响,走红全国。

 宗庆后:娃哈哈的花甲掌门人
    娃哈哈到第四年就形成了年销售收入4亿元,利润7000多万元的规模,完成了娃哈哈的原始积累。到1991年,娃哈哈创始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问世已三年,以其明显促进儿童食欲的特有功效而风靡全国,销量飞涨,市场供不应求。宗庆后考虑到,如果不及时扩大生产规模将失去市场机遇。“按照传统的发展思路,立项、征地、搞基建,在当时少说也得两三年时间,很可能会陷入厂房造好而产品没有销路的困境。在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毅然选择了充满风险的兼并劣势企业之路。当时仅有140名员工,几百平方米生产场地的娃哈哈以8000万元代价有偿兼并了有2200名职工(其中近600名退休职工),亏损积压产品达6000万元、占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的资不抵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以‘小鱼吃大鱼’的改革举措在全国引起轰动。”实践证明了宗庆后的正确决策,三个月后,杭罐厂扭亏为盈,第二年使娃哈哈销售收入、利税增长了一倍多。可以说,1991年的兼并,为娃哈哈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996年为进一步形成规模经营,娃哈哈集团与法国达能集团开展合作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取得“合资不合品牌”,利用国外资本,壮大自己品牌的巨大成功。

    1998年,娃哈哈集团推出娃哈哈“非常可乐”系列碳酸饮料,成为碳酸饮料界的一匹黑马,打破了可口可乐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中国饮料工业挑战世界品牌的信心和决心。娃哈哈集团在发展中不断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2002年,在主营业务稳定且具有相当优势的前提下,娃哈哈集团进军童装,迈出娃哈哈跨行业经营第一步,并在全国建立了800家品牌专卖店和15个配送中心,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童装品牌之一。至今,娃哈哈集团仍保持着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娃哈哈集团历经17的年努力,在全国23省市兴建了34个生产基地和50余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在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销售分支机构,成长为中国最大并充满发展潜力的现代化饮料企业巨人。宗庆后也因娃哈哈集团的发展而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经营大师”、“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先进个人”、“中国饮料工业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200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娃哈哈的实力来自于宗庆后17年来精心编织的营销网络。宗庆后被西方媒体称为是市场网络的“编织大师”,遍布全国的48家公司,2000多个一级批发商以及数目更为庞大的二级、三级批发商和销售终端,共同筑就了娃哈哈在中国饮料行业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

    事无巨细大权独揽

    宗庆后常常说,毛主席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谈起自己的经历,宗庆后说,他曾下乡15年。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从另一方面造就了他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性格和良好的素质。他说,给他影响最大的就是毛泽东。宗庆后说他属于读着毛泽东著作长大的一代,从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中汲取了无限的“养份”。宗庆后在最近参加的一期央视《对话》中,面对主持人对其“事无巨细大权独揽”的管理风格提出疑问时,很自信地回答:“这个大权独揽我承认,而且我认为这是做得比较对的,你去看看中国现在成功的大企业,都是一个强势的领导,都是大权独揽,而且是专制的。我认为在中国现阶段要搞好企业,你必须专制而且开明。”在管理方面,多年来娃哈哈形成了一套超级扁平而又绝对集权的管理构架:不设置副总,总裁之下直接就是“中层干部”。没有设置副总职位的宗庆后并未使企业失去此职能。宗庆后将副总的职能分散到不同环节上,更便捷了工作流程的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娃哈哈集团不设副总,也减少了在高层领导之间权力纷争的可能。宗庆后在管理体制上推崇毛主席的“民主集中制”,强调民主是手段,集中才是目的。他认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必须是一个“开明的独裁者”。而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兴盛往往与君主的开明程度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例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多是因为执政的君主比较开明和勤奋。所以他对自己的“事无巨细大权独揽”并不认为不妥,用他的话来说是“独裁但要开明”。

    做责任企业家

    娃哈哈17年来的发展,是社会诚信累积的17年,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17年。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企业收益越来越好,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发展潜力巨大的饮料企业。宗庆后介绍,这些年来,娃哈哈始终重视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娃哈哈对教育事业和各种公益事业无偿捐赠就达1.5亿元。2003年非典期间,娃哈哈一次性捐赠商品价值达900万元人民币;还与韩国韩信贸易株式会社联合开展资助5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赴韩免费治疗活动;每年的重大节庆日,娃哈哈集团公司的领导就亲自到驻浙空军、陆军部队慰问人民子弟兵。10多年来,娃哈哈通过在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革命老区建12家分公司,投资7.48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97亿元,上交税收2.07亿元,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也带动当地水电、包装、运输和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娃哈哈的西部开发行为也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娃哈哈现有员工18000多人,来自农村的员工占80%以上。宗庆后是一位有着很强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认为:企业与社会,就是鱼同水的关系。如果社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那么企业就会失去其生存的环境。宗庆后的经营哲学是: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他胸怀一颗报国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心系东西部地区共同进步,一贯无私援助教育事业,十分热心公益事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无私回报着社会。娃哈哈做瓜子带动发展了内蒙等地的瓜子种殖业;娃哈哈做牛奶,让天津等地的奶牛养殖户受益;娃哈哈生产饮料,还带动着各地运输、纸箱、电力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娃哈哈红红火火的背后是千百万西部地区的农民在受益。在娃哈哈自身发展的同时,是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拉动。

    宗庆后始终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两字在宗庆后心中一直有着不同寻常的份量。为学校创办起少年宫、成立基金会、为教师送去慰问金、捐资建校……如今,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宗庆后对教育的支持面也越来越广。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娃哈哈集团公司资助教育事业的款项已达1.5亿元。娃哈哈集团对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充分体现出民营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宗庆后的一系列举动体现着一个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宗庆后也说,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仅体现在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上,还包括对公司内部员工的合理管理、激励机制。宗庆后说:“我非常关注企业员工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民众的福祉,尽己所能为员工与社会民众的福祉作出中国饮料企业龙头应有的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0905.html

更多阅读

对话宗庆后:娃哈哈何以25年长盛不衰?

【娃哈哈是一家没有上市的优秀企业,值得研究】 加与减视觉传媒昨天17:401987年,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从踩着三轮车代销棒冰、汽水和校簿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不会有人想到,这家企业会成为中国饮料业的巨擘,历经25年风雨长盛不衰。而

宗庆后:娃哈哈遭遇成长烦恼

 说起国产饮料,自然想到“娃哈哈”,说到“娃哈哈”,自然想到创始人宗庆后。   可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却是一场围绕着“娃哈哈”的争端,让宗庆后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切从一次突然的爆料开始:今年4月初,宗庆后公开了法国乳品与饼干业

宗庆后:娃哈哈做公益事业还属初级阶段

在昨日揭晓的“2005胡润百富榜”中,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以65亿元的财富位居第8名,而在2004年,他还是仅以19亿元的财富位列第48名。   巨大的财富背后,宗庆后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慈善商人,其在“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2005福布斯

宗庆后:娃哈哈自建廉租房让员工安居乐业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就今年所带来的议案进行深度解读。宗庆后称,让企业员工在杭州安居乐业,娃哈哈企业就自己建立了一些廉租房。   主持人:春节后,有些企业、地方出现了缺工现象,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引起了各

宗庆后:娃哈哈不差钱,要多元化了

 要说浙江企业效益最好,娃哈哈当仁不让;要说浙江企业谁最不差钱,娃哈哈更是“头号种子”。谁都知道宗庆后喜欢存巨款在银行,当昨天被问到银行存了多少钱时,宗庆后还是同样的回答:“100亿!”   12月底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刚宣布将

声明:《宗庆后:娃哈哈的花甲掌门人》为网友扬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