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之郎传奇:水产大学走出亿万富翁(一)



喜之郎很传奇。1993年喜之郎以40万元起家,2001年把销售额做到15亿。

    喜之郎很聪明。它的起步从儿童市场切入,先树品牌,后作营销,从观念上将售卖产品转换为销售品牌;喜之郎很神秘。寻遍所有报刊媒体和网站,有关它们的报道,寥寥无几。但对于上海水产大学广大师生和校友来说,喜之郎却是一个颇具亲和力的名字,这源于他的老板——李永军,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水大之子。

    在从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毕业后进入果冻生产行业之前,李永军是深圳某乳品厂的技术员。和其他在国有企业的工人一样,他按时上班到点下班,朝九晚五,生活无忧无虑,但也无滋无味。

    90年代初期,侃爷王朔一不留神,就开辟了一个“顽主时代”。那时候的人们忙得晕头转向,BP机不停地叫,下海的扑通声此起彼伏,大家都有些找不着北了。年轻些的人为自己有点思想而痛苦,他们在文化衫印上几句没文

    化的话:“别理我,烦着呢”、“累不累氨。

 喜之郎传奇:水产大学走出亿万富翁(一)
    李永军也不例外,他像头被困在铁笼里的狮子,密切注视着外面的一切……1985年,国内出现了首家果冻生产厂--天津长城食品厂。1986年,深圳市琼胶工业公司以老二的身份也推出了SAA牌的果冻。

    果冻是用果汁和海藻提取物合制而成的小食品,前身是被称为“布丁(Pudding)”的西餐点心,水嫩嫩的模样,就像水做的宝石,十足赏心悦目。SAA牌的果冻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从1990年起,各地的果冻生产厂家像过群体营生的生活一样,一窝蜂地出现。在广东汕头地区,家庭果冻工业作坊遍地开花,单揭阳市一个叫锡场的小地方就有100多条生产线。

    毕业于食品工程专业的李永军,这头郁闷中的拥有良好嗅觉的狮子,敏感地意识到了果冻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他毅然辞去职务,与兄弟李永良、李永魁一起筹集了40万资金,进入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果冻产业。

    “面对大海,春暖花开”。在广东,李氏3兄弟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多年以后回忆起这一“步”,他们都不敢相信这一步其实是多么的有力,连一点困惑和犹豫都没有……为了给自己生产的果冻起一个好名字,李氏兄弟煞费苦心。他们选择了英文“Strong”作为企业和产品的名称,寓意两层:消费果冻的儿童强壮,梦想自己的企业发展强大。然而如何把英文意思准确地翻译成中文适应国内市场氛围,这成了李氏兄弟们烦恼的心事。

    在厨房里,在睡眠中,“Strong”成了李永军不断念叨的口头禅,他太想从谐音中找到好的灵感了。关心儿子的母亲在反复听到这个自己无法理解的英文单词后,无意中说:“你都还没有成亲,哪来的喜之郎?”

    不识英文的老母亲把“Strong”听成了“喜之郎”,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伟大的母亲间接创造了一个9年后将在果冻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品牌名……1993年,生产果冻的厂家越来越多,生不逢时的喜之郎果冻一面市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首选品牌但9年之后回过头来看,乱世中横空出世的喜之郎在曾经的主导品牌“东鹏”、“深宝”纷纷落马之后,产销仍在高速增长中……一位喜之郎高层人士认为,“有效的品牌营销是喜之郎成功的主要原因。”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及激烈的行业竞争,喜之郎没有陷入盲目的冲动,而是重新回到原点――“喜之郎应该是什么”、“喜之郎应该成为什么”……通过对行业及市场状况的再认识,通过对自身能力的再评估,李永军和平成广告公司聚集在了一个点,双方总结出一致认同的答案:“喜之郎是全国性的大众品牌。”

    我们或许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

    每天晚上,小孩子和豆蔻年华的少女们大部分都会留守在电视机旁等待动画片和电视剧,而在精彩节目的间隔,又通常会看到小食品企业争夺眼球的广告激战。

    喜欢默默注视外界一切的李永军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若喜之郎也在这个时段投放广告,那它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什么呢?

    “喜之郎是我们最喜爱的首选品牌。也就是说,要达到新的目标,一定要在全国普通大众心目中树立一个形象――喜之郎是他们最喜爱的首选品牌。由此带出一个更具体的、执行层面的问题:凭什么喜爱喜之郎?是产品的口味、品种、包装、营养、价格,还是服务?靠产品的USP(独特的销售主张)能否做到令大众喜爱喜之郎呢?”

    李永军与平成广告公司经过反复的思考与辩论后认识到:“我们要售卖的已不是产品,而是品牌!光有知名度不能成为真正的第一品牌,消费者只有认同你的品牌主张,才会对品牌产生好感并发展为忠诚。我们为喜之郎品牌塑造价值观,让大众因为相同的价值观而去喜爱喜之郎――就如同志趣相同的人相互吸引一样。”

    针对当时中国果冻市场的空档状况,在平成广告公司的策划下,李永军把所有的广告都植入了“果冻布丁喜之郎”的概念,意在既宣传培育果冻市场,又树立喜之郎“权威正宗”的产品形象,同时,这也在无形中给其他同类品牌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随着果冻在儿童零食市场的一路冒起,从1993年到1996年初,喜之郎的品牌一路高歌猛进,市场份额迅速增长。这个略带洋味而又具有中国喜庆色彩的“喜之郎”,随即成为了一个强有力品牌。

    但,此阶段的喜之郎还仅仅是一个区域性品牌,其他同类产品品牌还在紧追其后。喜之郎也没有不满足,它的目标是全国性的大众品牌。

    于是,喜之郎以普通大众的身份重新认识消费者,尽一切努力去挖掘人们对生活的梦想,对家庭的期待,对亲友的情感,最终又找到了品牌与消费者在价值观上的连结点――“亲情无价”。

    1996年,注定是果冻行业格局变化最快震荡最大的一年。

    喜之郎率先在中央电视台耗巨资投放广告,塑造亲情、温馨的品牌形象:健康快乐的喜之郎卡通形象和男孩女孩们一起练习芭蕾和柔道,浪漫永恒的喜之郎情侣,幸福温馨的喜之郎家庭……童真的世界多彩而充满幻想,喜之郎品牌在广告的作用下,更是充满无穷的想象。这些品牌形象不断在人们身边打转,直接击向儿童、少女和家庭主妇的心灵。

    曾几何时,糖果、饼干和巧克力也风光无限。然而,果冻的到来,让这一切都成了上一代人的记忆……现在,那个戴着棒球帽的“喜之郎”才是现代儿童的心中所爱。在电视中,“果冻布丁喜之郎”一遍又一遍地鼓动着孩子们拉着母亲的手,纷纷走向了那些亮晶晶的新“甜梦”。

    “果冻布丁喜之郎”在可替代产品领域建立了不可替代的品牌概念。在投放大量定位广告之后,喜之郎产销量急速提升,并一跃成为果冻行业第一品牌。

    喜之郎的崛起,固然可以印证犹太人“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容易赚”的理论,但也与其积极研究顾客购买行为,在销售模式上不断创新不无关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1063.html

更多阅读

喜之郎传奇:水产大学走出亿万富翁

  喜之郎很传奇。1993年喜之郎以40万元起家,2001年把销售额做到15亿。    喜之郎很聪明。它的起步从儿童市场切入,先树品牌,后作营销,从观念上将售卖产品转换为销售品牌;喜之郎很神秘。寻遍所有报刊媒体和网站,有关它们的报道,寥寥

中华网龙总经理吕学森:学生宿舍走出亿万富翁

据台湾媒体《今周刊》报道,让中华网龙问鼎股王宝座的网游《吞食天地2》,20年前诞生于台湾交通大学男生宿舍里。随着股价上涨,这些创业者身价已超过5亿元新台币(约1.03亿人民币)。   学生宿舍创作《吞食天地》  中华网龙总经理吕学

吕学森:学生宿舍走出亿万富翁

据台湾媒体《今周刊》报道,让中华网龙问鼎股王宝座的网游《吞食天地2》,20年前诞生于台湾交通大学男生宿舍里。随着股价上涨,这些创业者身价已超过5亿元新台币(约1.03亿人民币)。   学生宿舍创作《吞食天地》  中华网龙总经理吕学

无腿商人唐毅:让破产企业找到亿万商机(一)

一次意外让他失去了双腿 [商界在线]: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这期的“天天直播——精英访谈”,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坐在我身边的嘉宾,他就是重庆市华蓥山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毅先生,非常欢迎您的到来。首先请您和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陈士骏:28岁负债小子变身亿万富翁(一)

陈士骏:YouTube创始人之一陈士骏,一个华裔青年。他用1张信用卡和几台计算机,创立YouTube;用60个员工,打败全美三大电视台收视率;用20个月,让Google为他创造百亿身价,这一切只因为——他让消费者为王!  才20个月!创立平均65年的美国三大电

声明:《喜之郎传奇:水产大学走出亿万富翁(一)》为网友白衬衫男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