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工作经历,让她更有务实的计划。2008年,她在一个村庄中设立了20个蜂箱。收获季节,看到农民们用自己提供的材料生产出蜂蜜,她异常兴奋。“之前很多中间商,到山村收购东西都压低价格,我希望给农民很好的价钱,公平交易。” 来到云南,她称自己的创业是“天时地利人和”。当地政府鼓励发展经济,同时不破坏环境,“很需要我们这样的公司,来促成与当地农民的合作”。 她特别希望能帮助当地的女性。在她过去之前,当地的女人会采蘑菇卖钱,现在做蜂蜜,不仅不用离开家,还可以很快换得现金。她没想过,女人创业难度是大了还是小了。“我觉得,女人更容易获得信任,因为做企业不是那么为了钱。” “有盈利吗?”记者问。“呵呵,现在还没有。”目前看来最好的结果是,2010年能把投资的钱收回,2011年开始赚钱。她没有透露自己到底投入了多少钱。她只希望自己在金钱和时间上的付出能跟收入持平。“当然,我知道这是个过程。” 不会放弃创业 在一个陌生的国家,跟最底层的农民打交道,做的却是全世界的生意。她知道,有些困难她想不到,也把握不了。 比如蜂蜜的世界价格如果降低了,自己的价格必然要降低。再比如环保问题,西方曾经就出现蜂群因农药而逃散事件。还有风险问题。“我们可以发展很多的农民养蜂,他们也很努力地在做,有主人公的意识。但出现问题,谁来为他们承担风险?这都是难题。”艾莉娅说。 她的农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她希望自己的步子迈得稳健一些。今年,她在两个村庄做蜂蜜试点,每个村庄有100个蜂箱。但当地部门希望,几年内能在100个村庄做蜂蜜。“太激进的计划不是很好的。”艾莉娅摇头说。 甚至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蜂蜜用玻璃包装还是塑料包装?前一种环保,但易碎,后一种简便,但不够环保。“哪一种更好。我也没有定论。” “如果坚持不下去,会不会放弃?”记者问。 “如果这些事情都发生,那就太悲惨了。但我不会放弃创业这条路。” 她的步骤是,目前最紧要的要管理好提供蜂蜜的人,要保证自然的、纯粹的蜂蜜。然后,她需要完善分销渠道。“刚开始的时候,先卖给外国人,香格里拉蜂蜜的价格比国内稍高,但比国际价格低,还是有竞争力的。之后再卖给国内的有机食品店。” 艾莉娅的目标是,2010到2011年,以向中国城市的中产阶级人群销售自己的产品。她还有个大大的梦想,想来自己都觉得很“狂妄”——希望在中国盛产蜂蜜的地区,每户人家都有她的10个蜂箱,向她的农场提供蜂蜜。 她周围的朋友评价她:有创造力,有社会责任感,有决心。记者笑着说,有这么多优点的人,“之后必成大器。” 粗通中文的她听后,头往后一仰,哈哈大笑。

乔琬珊 哈佛女孩的牦牛帝国 27岁,毕业于哈佛大学。2006年创办Shokay公司,专门利用牦牛纤维生产家用服饰、儿童服装等。她的公司从偏远地区牧民手中直接收购牦牛纤维,并雇佣农村的女编织工。她希望Shokay能引领“既具有异域风情又具有社会责任的奢侈风尚”。 创业秘笈: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