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职场生存状态体验之书:白领黑皮书》
反观同一地区之某周刊杂志,以中小企业为目标,日夜精耕细作,历五年而无大发展。其失败原因多多,我觉得一个“小”的定位乃罪魁祸首:放眼中国,有哪一间中小企业不是以做大做强,以跻身中国500强乃至世界500强为己任?全世界都有中小企业的专有服务及市场,Yahoo也有专为中小企业服务之网页和邮箱。偏偏在中国,长三角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们都以小为耻,针对这一细分市场的生意,始终是缺失的。 有朋友在汽车公司工作,当被问起中国市场的差异时,曾说,在欧洲风靡一时的Mini Car、Mini Cooper,来到中国始终是小众市场。此地只有大车才好卖,逼得他们一定要把两厢换三厢,三厢再加长。后来终于看到XX Mini Cooper(加长MINI Cooper) 在中国开始巡演,不禁为小尺寸的Mini们在中国找到出路、有机会得以翻身而倍感欣慰。 这几年随着上海,广州和北京国际化的信心爆棚,青岛厦门们也纷纷跟上,要把自己建成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名单有一匹布这么长。北京有无数庞大体量的巨楼,而上海争着盖亚洲第一高楼。目前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座有两个可疑的粉红色大球的高塔,与世界第一的磁悬浮列车一起,成为每一个上海人心中的骄傲,每一个外地人必来的地标,每日人头汹涌,络绎不绝。不知这是因为更高更大更强是全人类的终极追求,还是晚清以来中国人不高不大不强的自卑心理作祟?

年终跳槽之时,面对猎头们的狂轰滥炸,白领们问得最多的,仍然是尺寸的问题:公司有多大。当得到世界五百强的答案时,跳槽菜鸟们往往心中一阵狂喜,一叶障目之下,过于积极地面对,糊里糊涂签下offer letter后才发现这是一大公司的小分支机构里的中国小部门的其中一个品牌。但木已成舟,除了努力工作以搏转到大分支的大品牌以外,又能怎样呢?而跳槽中级们往往会问多一些,于是得到的答案也不尽如人意,最多的是大公司的小职位,或小公司的大职位,于是内心便一阵挣扎:做鸡头还是凤尾,这是个问题。最终想定是要公司大还是自己大,是要稳定还是要发挥后,再作决断。跳槽老姜们则往往问了又问,比了又比,大多数时候感觉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最终还是手中的牌最大,于是作罢。真正是年龄越大,胆子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