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一念之转》
“转念作业”跟禅宗的公案及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启迪心性的作用上,有极为显著的相似之处,但它不是来自东西方的任何道统,而是一位美国平凡妇女无意之间创造出来的转念功夫。 欲知事实本然,惟待契当时机、契当因缘, 时刻一到,彷如大梦初醒。 你明白你找到的是你本有的,不是来自任何外境。 ——佛经 “转念作业”(The Work)“诞生”于一九八六年二月的一个清晨,拜伦?凯蒂从“中途之家”(halfway house)的地板上蓦地清醒过来,当时她四十三岁,是来自南加州高地沙漠小镇的一位平凡妇女。 凯蒂的日子与一般美国人无异,结了两次婚,有三个小孩,一个成功的事业,但是十年来她一直处在精神低迷状态,不但暴躁易怒、偏执妄想,到后来愈陷愈深,变得彻底绝望。她曾意志消沈了两年,几乎足不出户;有一段时期,她好几个礼拜都待在床上,只能透过卧室的电话与外界联络生意,有时甚至严重到无法下床盥洗梳理。她的孩子经过她的房门,必须踮起脚尖走路,以免惊扰了她。最后,她被送到专门收容“厌食症”妇女的中途之家,那是她的保险公司唯一肯付费的机构。那里的人都很怕她,所以她被单独安置在阁楼的房间里。 大约一星期后的某天早晨,凯蒂躺在地板上(她觉得自己不配睡在床上),醒来的霎时之间,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自己怎么了。她事后说:“那时,根本没有‘我’的存在!” 我所有的愤怒、所有曾经困扰我的想法,以及我的整个世界,甚至全世界,全都消失不见了。就在此时,内心深处突如泉涌般迸出无法遏止的笑声。而且,周遭的一景一物变得如此陌生,好像内在某个东西突然清醒过来,它张开双眼,透过凯蒂的眼睛往外看着四周的一切——一切美妙极了……她浸润在喜悦之中,一切万物都融在一起,没有分裂,也无所不容,每一物都活出它自己。 当凯蒂回到家后,她的家人和朋友都觉得她彷佛变成另一个人。她当时十六岁的女儿罗珊说: 我们知道历经多年的狂风暴雨终于过去了。她以前有事没事老爱数落我和弟弟,而且还经常对我们大吼大叫,我怕到不敢跟她待在同一个屋子里。现在,她似乎完全宁静下来了,她能静静地安坐在窗边或是外面的沙漠里,而且一坐就是好几小时。她像小孩般地既开心又纯真,而且内心似乎充满着无限的慈爱。苦恼的人们开始来敲我们家的门,请求她给予协助。她会跟他们坐在一起,询问他们一些问题,大都是问:“那是真的吗?”当我面临像“男朋友不再爱我”之类的问题而痛苦地回到家时,妈妈总是以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我,然后问我:“亲爱的,那怎么可能是真的?”那种语气,好像我刚才跟她说“我们住在金字塔”那般荒谬。 当人们确信昔日的凯蒂已然一去不返时,便开始猜测她发生了什么事,是否碰上什么奇迹吗?她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经过长时间的沈淀之后,她才逐渐描述出自己的离奇经历。她谈的不外乎内在苏醒的自由。她也常说,“反躬自问”帮她领悟出,她过去所有的想法都是不真实的。 凯蒂从中途之家回来后不久,家里开始挤满了人,很多人闻风而至,特地前来跟她学习。她已经把那套反躬自问拟为具体的问题,任何想要解脱束缚的人们,都能应用在自己身上,而无需一直仰赖她。很快地,她开始受到一些小团体之邀,在客厅里会晤形形色色的人。主办人经常问她:“你开悟了吗?”她的回答是:“我只是懂得分辨什么会伤你,什么不会伤你而已。” 一九九二年,她受邀到北加州,“转念作业”便从那里开始快速向外扩展,各种邀约如雪片纷飞而至。从一九九三年开始,她几乎马不停蹄地到处巡回讲解,不论在教堂地下室、小区活动中心、旅馆会议厅,也不管与会人士有多少,她都能一一示范解说。很快地,“转念作业”开始以它特有的风貌进入社会每一阶层,从公司行号、法律事务所、诊疗室,到医院、监狱、教堂和学校。凯蒂遍游世界各国推展「转念作业”,所到之处,大受欢迎。如今,在欧美各地,已有不计其数的团体定期聚会,共同操练“转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