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80后脱口秀赚钱 80后“小财神”们的赚钱神话(二)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陈曦 我会是名人

    陈曦,1981年出生,畅网科技合伙人、CEO,14岁考入天津大学少年班。2005年,从1万多名竞争的创业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东方卫视《创智赢家》冠军,名声鹊起。

    2004年,陈曦和两名从英国回来的MBA联合投资100万元人民币在上海创立畅网科技,他选择的项目是手机网络游戏,通过类似于WAP的技术让任意两个手机用户可以进行互动游戏,现在已经排名行业前三。今年年底,一旦获得第二轮融资,市值就将达到3000万美元。

    陈曦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也是管理核心。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一颗流星,“倘若没有为社会贡献价值,‘名’就是一种巨大的讽刺。柳传志一代的企业家基本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明天或许陈天桥、江南春也会退出历史舞台,我不知道能否成为一个经典的英雄,但治国平天下,会是我一直的追求。”稍一停顿,陈曦又坚定的补充说:“当然,我始终相信我会是个名人。”

    不安于坐在课堂

    在外人眼里,陈曦或许更应该理所当然地选择一条学术研究的道路,成为科学家。但外表沉静的陈曦却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虽然他渴望能安静的坐在研究室里研究理论,或是周末的下午给别人讲课,也喜欢经济理论和哲学,崇拜尼采、萨特、叔本华和黑格尔,但他却选择了退学,走上通往企业家的道路。

    对于这个决定,陈曦的解释是,“我希望能成为对社会、对别人有贡献的人,能为更多人承担责任,但自知天赋不够,很难用科学理论造福社会。而企业家是个不错的角色,我想用商道改变社会。另外,我从小就对经济敏感,有成为创业者的特质。”

    的确,他比一般人更早地展现了创业天赋。在少年班上学期间,陈曦就开始赚钱了。1997年初,当很多人对互联网还很陌生的时候,他已经利用B2C的模式赢利,“比马云的阿里巴巴要早几年。”一家香港的风险投资公司一下子投了400万美元,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陈曦毅然离开了学校,和伙伴们在天津、北京、杭州等地开设了公司,他的身价也一下子涨到了几千万。

    从失败中获益

    1999年,他在北京创办了第二家公司,做行业管理软件开发。年轻的陈曦早就听过许多IPO的故事,上市的愿望异常强烈。他并入了一个据称即将上市的公司,最终该公司并没上市,陈曦的公司股权却在并购后异常复杂,局面难以操控。买壳上市的失败让他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惨败,身价一下子从几千万直落到50元。

    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一个人坐在已经破产的公司的办公室,看工人们一点点把家具搬空,守着一盏小黄灯看天一点点亮起来。但他没有被失败击倒,“失败的教训是很好的财富,给了我更多思考的机会,让我不断去完善自己。真正伟大的斗士不仅仅是把对手击倒,而是被失败击倒后再勇敢地站起来。”

    “今天我选择一件事情会非常专注、有耐心,尽管周围的人都不相信我,我还是会坚持。”他也时常会想,或许今天所做的一切明天就都没有了。“这个行业就是这么残酷地巡回往复,但我不怕,能够成功的人必须明白‘大赌大输’的道理。”

    他说自己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这和学习哲学、计算数学有关。我会悲观地思考一些问题,同时乐观地去面对。我相信人生终究是一场悲剧,但越能体会悲剧意义的人也越勇敢。面对悲剧的人生,我选择轰轰烈烈,即便落幕,也希望没有任何遗憾。”

   高瑀 80后艺术标本

    高瑀,1981年出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他饲养的“熊猫”是藏家们梦寐以求的宠物。

    在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中,高作品《看不懂也猜不透》以近30万港币的价格成交,再次创造了亚洲同龄艺术家的最高成交纪录。81年出生的他,很快被视为80后艺术家的研究范本之一。而近期在北京晃悠的他也的确是为了准备一个名为“标本”的个展,对于自己是否是80后画家的“标本”,他不置可否。

    80后的艺术童星

    清瘦的高,有些帅气,却没有刻意地表现不羁。高认为自己不算明星,至少现在不是,明天一早起来也不会是,但有可能在三年后。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三年计划,谁会知道呢?也许更早,运气不知道会埋伏在哪一个拐角处?在高的眼中,明星分为两种,一种是梁朝伟那样的天生明星命,随便的一个眸子迷倒一片;另外一种就是刘德华,不停的在失败和成功之间徘徊,稍有松懈就可能失败,并且搭上所有先前的成绩。高谦虚的认为自己将成为刘德华这样的明星。当然被问到要成为刘德华之前做了什么样的准备?高的回答多少有些令人吃惊:“尽量不谈艺术,并且不靠艺术活着,随时远离艺术。”

    这个不把艺术当回事,只看重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小年轻心中的艺术家是谁呢?高认为拐走西施的陶叔公就是明星艺术家,按照现在的标准,他绝对是有钱人,风华正茂、风流倜傥,身边的美女跟过电影一样频繁,可是偏偏要从皇上手里撬食,只为个名为西施的女人。

 今晚80后脱口秀赚钱 80后“小财神”们的赚钱神话(二)
    疯狂的石头

    关于金钱的讨论,早就不被艺术家嗤之以鼻了,这真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变化。成为富豪,实践富豪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现在一年能生产出70万至90万人民币作品的高就是其中一个,他希望自己能成立一个图书出版社,把自己喜欢的漫画书一股脑地献给漫迷。

    外表绝对80后的高与他的生活方式可谓大相径庭,高大多数时间生活在重庆,安静而祥和。总觉他是个孩子,其实他比我们想象的成熟。被问及“有钱以后生活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时,他有些像打太极般地回答道“借《功夫》里的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跨界游戏

    “跨界”对于高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他特别热衷“不打粮食”的活儿,在艺术市场火爆的当口,他照样扔下画笔“不务正业”,他一连在北京泡上两个月,就为了制作一部找不到地方播出的动画片。他丝毫不避讳“商业”,他曾经为超级商业的Nike设计了一款性感的足球,足球上面画满了乳房(广东话里“踢波”这个踢足球的发音。)他一手包装打造的青年旅馆“熊猫小堂”,在云南漱河小有名气,在当地你可以不知道星巴克,但不能不知道“熊猫小堂”。这个机缘,来自高去丽江的一次旅游,他非常喜欢那里悠闲甚至无聊的生活。高对丽江不仅仅是留恋不舍,年轻人的行动力总是很强,很快一个名叫“熊猫小堂”的旅馆诞生了,因为自己的作品就是以熊猫为话题,所以旅馆整个视觉系统也是熊猫为主,也许都是年轻人,旅馆的客户都是一些年轻人,有点像青年宾馆。高准备把熊猫小堂开到北京来,地方已经选好了,在大山子附近,按照高的话说:“想一定要赶上奥运会这个赚钱的机会。”

    如果你跟“艺术家”高谈话,可能你会有点紧张,甚至你会有点怀疑,这么不自讨苦吃完全放松的人还算不算艺术家?其实这就是80后真实、不羁的一面——艺术对高来说首先是个新鲜、刺激的乐事,恰巧也是个谋生的手段,除此以外或许没那么多深入浅出、由表及里的道理。

   赵宁 中关村男孩的非常体验

    赵宁,生于1982年,北京华宁远志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CEO,2000年注册域名“中关村男孩”,2003年注册成立华宁志远公司,后将网站更名为“非常在线”。

    从学生到老板

    赵宁天生就是个商人,当童年玩伴还做着“警察梦”、“科学家梦”时,他却说:“长大后,我要开公司当老板!”也许是一种缘分,赵宁与互联网结缘很早。初一那年,家里的电脑升级为586,赵宁开始学着上网,学着建个人主页。也是从那时起,他将自己的创业方向定在了互联网。

    赵宁是那种典型的北京男孩,说话够冲、够爽直。面对记者,他毫不隐瞒:“我从小就淘气,初中的学习成绩也不太好,物理考试还得过20多分。”但突然有一天,这个让老师头疼的差生却开始发奋学习了。问起原因,赵宁的回答很简单:“我的创业目标促进了我的学业。”那段做个人主页的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创业,没有知识是不行的。想通了,赵宁行动得很快——他让爸爸买了一张汉语拼音表,贴在墙上天天看,他甚至将小学数学书、语文书统统买回了家。

    2000年,还在上高三的赵宁用“中关村男孩”的名字注册了域名,而这也成了非常在线的前身。赵宁是个恋旧的人,比如他至今还在用着一个神州行号码,那是他的第一个手机号码。再比如他的MSN上至今还保留着“中关村男孩”的拼音缩写,那是他事业的起点。2003年6月,一直用业余时间“倒腾”网站的赵宁有了个大胆的想法——休学创业,“和我一块创业的有五个人,他们已经提前租好房子开始办公了,而我却还被‘关’在大学城里。如果因为做得不好而失败的话,我心服口服。但如果因为毫无发挥空间而失败的话,我不甘心。”等待学校审批的过程很熬人,也正因如此,赵宁至今都记得接到学校批准通知的日期——2003年12月14日。第二天一早,赵宁骑车出了家门,但这次他的目的地不再是学校,而是中关村。从学生到老板,赵宁的角色转变只在一夕之间。

    从拉客户起家

    创业之前,不少亲戚都在给赵宁泼冷水。“一件事能否成功跟其他人怎么说没有关系。能创业的毕竟是少数,如果大多数人的想法都和你一样,那大家就都成老板了。”赵宁有自己的判别标准。为积累人脉,赵宁在创业前专门跑了一年的发布会,认识不少圈里人。正是这些圈里人给了他最中肯的意见。

    “我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正是因为这份平和的心态,赵宁可以在王府饭店吃大餐,也可以在地摊吃五毛钱的馅饼;因为这份平和的心态,他可以开车去公司,也可以坐公交车去上班;因为这份平和的心态,他可以在听到“非常在线做得不错”的评价时谦虚道谢,也可以在听到“非常在线毫无特色”的评价时欣然接受。

    为了创业,赵宁自掏腰包,将攒下的10万元钱全部投了进去。创业是艰苦的。为了省钱,他们在每月租金1660元、冬冷夏热的铁皮房里办公。为了省钱,他们将服务器放在成本较低的天津……最开始,非常在线的内容很少,知名度很低,无法得到客户的认可。“那时即使是免费给厂商做产品评测,都没有人愿意与我们合作。”问赵宁创业以来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他的回答竟然是“用一周的时间为公司拉来第一个客户”。那是一个专做电视卡的客户,牌子不大,当时的广告费是每月400元。万事开头难,但赵宁还是做到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挺过那段日子。想要创业,就要有不服输的精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1663.html

更多阅读

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 大盘点 美国著名黑人脱口秀

[奥普拉·温弗莉]The Oprah Winfrey Show《奥普拉脱口秀》(The Oprah WinfreyShow)由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制作并主持,是美国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同时,它也是美国历史上播映时间最长的日间电视脱口秀节目。从1986

第1169篇·脱口秀 ho1169

  脱口秀(Talkshow)节目本不是中国人的首创,中国过去舞台上独角戏或单口相声一类的还是属于表演,必须准备台本才能上台。无论观众看着怎么随意洒脱,也是表演者精心策划的,高手只是做得不露声色而已,看着像脱口而出。  脱口秀在美国如鱼

声明:《今晚80后脱口秀赚钱 80后“小财神”们的赚钱神话(二)》为网友秋意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