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从艺人变成心怀梦想的创业者(二)



    2003年,赵本山开始筹划建民间艺术团的事儿,崔凯帮他起草的章程。一开始他们不知道上哪儿注册。当时,赵本山是人大代表,他找机会向当时的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表达过建团的想法,省里不用给编制,算文化厅的一个直属单位就行。闻世震很认可,说本山你们干吧,不行政府给你拨点钱。赵本山说,不用给钱,别管我要招待票就行。辽宁省文化厅对建团的事儿很支持,还特意开过一个论证会,明确这个团是以经营二人转为主,兼顾民间歌舞形态。2003年12月,赵本山出资200万元注册成立了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

    “从这个时候开始,赵本山从过去经营自己变成经营二人转了。”原本山传媒党委书记兼总裁田立冬说。大田(田立冬)与赵本山是铁岭老乡,相识30多年,2003年3月被赵从省文化厅要到团里来当领导,2009年回文化厅任职。“中国很多文艺界的人,他们没有产业意识和企业意识,他们只经营自己,没想过去经营歌剧、舞剧,赵本山有这个意识。他想通过经营二人转来体现他的价值。”

    少有人知的是,这不是赵本山第一次组团。1984年前后,赵本山承包过铁岭县民间艺术团,当了团长,把一个以演评剧为主的剧团整成了演二人转的团。当时潘长江在那个团里演评剧小花脸,自那开始演二人转。赵本山从外面找来一批二人转演员,把剧团搞得挺红火,但团里演评剧的老演员不干了,找文化局告赵本山,说二人转有损风气。赵本山没解释什么,不干了,以后也再没当过干部。

    这一次是他完全自己所有的、按企业化运营的剧团。团里最早有27人,其中演员有十几个人,都是赵的徒弟;6个乐器手,1个剧场经理,1个卖票的,2个把门的,还有2个财务。他们起初在沈阳和平影剧院尝试演出,租用场地,与对方三七分成。赵本山要求剧团天天演出,但要坚持做到很不容易。“刚开始很艰难的,每天半场人都没有。城里人不认。”赵本山说。“老百姓习惯了看演出找人要赠票,宁可花钱请客吃饭,不花钱买票看戏。”田立冬说,“但是你必须坚持住,只有常演才能演长,如果断了,就不能造成剧场的连续效应。其实很多人忽略了观众媒体的传播效应,这种传播的可信度比报纸、电台都管用。天天演出让我们通过观众媒体的传播,形成了一个观看二人转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不断往外延伸,加大了二人转对社会的辐射力。”

    在和平影剧院尝试一段后,赵本山和大田合计:第一,要有自己的剧场;第二,坚持不赠票,不管是省里、市里的领导来了,还是团里演员的家属,全都要自己买票看演出。“大田把这个底子打下来了,保证了票房。不管是什么领导,甚至我的家属来了,他都扮黑脸儿,让人家自己掏钱买票。”赵本山说。

    从2003年起,因为买不起剧场,他们开始长期租用沈阳大舞台剧场,把剧场改名为“刘老根大舞台”。起初,每天租金是1400元,后来逐渐涨到2000元。用赵本山的话说,前一两年亏了,不赚不赔就是亏了。

 赵本山:从艺人变成心怀梦想的创业者(二)
    不过,《刘老根》的作用可不仅仅是给了舞台一个名字。这部戏在全国热播之后,赵本山紧接着拍了《刘老根2》、《马大帅1》、《马大帅2》,越来越多的观众因为喜爱剧中的演员,来到刘老根大舞台买票看演出,“观众媒体的传播效应”越来越大。到2007年,刘老根大舞台连锁剧场的演出总收入达5800万元。据业内人士估算,这几部影视剧的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赵本山对此拒绝评价)。2007年12月,赵本山以2269.72万元的价格购得沈阳大舞台剧场的所有权。

    几年下来,赵本山打造了一个产业链条:把经营剧场与经营剧团结合起来,打造一个统一的品牌——刘老根大舞台;用电视剧包装二人转演员,演员成名人了,为剧场吸引来更多公众带来不断上涨的上座率。

    有人评价:“这个套路只有赵本山能行。因为他名气大,他拍电视剧好使,央视会播,别人拍不好使。”但二人转专家马力认为,赵本山导的电视剧之所以“好使”,是因为他在电视剧的表演上做了创新,把二人转的艺术手法不露痕迹地融了进去,而这个本事确实只有赵本山有。“比如《刘老根》中赵本山和范伟的对手戏,《乡村爱情》里刘能和永强他爸打架的戏,作者只写了四五句台词,但让赵本山一演一导,就成了五六十句。他把二人转的说口儿融进去了,逗乐的词儿从演员嘴里自然流出来。”马力说,“赵本山把观众笑里的奥秘研究透了,他从底层研究老百姓的心,他知道这种笑会有市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1715.html

更多阅读

赵本山:2011年春晚小品失败收场

赵本山:2011年春晚小品失败收场邢力龄此文已在《淮海晚报》发表,电子版链接:http://www.hynews.net/hhwb/html/2011-02/13/content_857423.htm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观众对赵家班的期待越大,要求也越高。说白了就是希望赵本山的小品每

赵本山:墙倒众人推?

赵本山:墙倒众人推?袁敏杰/文风光了很多年的赵本山,因没有受邀参加北京与辽宁的文艺座谈会,被一些政治敏感性特强、嗅觉比什么鼻子都灵敏、善于跟风的人物捕捉到“赵本山风光不再”的风向与味道,遂很快随机应变做出了种种解读与反应,或

专访赵本山:我的目标就是全世界(3)

记者:创业这么多年,您为钱愁过吗?听说你从来没贷过款? 赵本山:没有,没贷过。其实贷款不是什么坏事,企业应该借助银行来发展。但我始终觉得,贷款该人钱似的。我都是滚点花点,然后就滚大了。很多人劝我上市,我说没必要上,自己赚的钱自己花够用

赵本山:演绎艺人与商人的“二人转”

如果说春晚是每年必备的“宴席”,那赵本山的小品毋庸置疑便是其中的“招牌菜”。   现如今一提到春晚,街头巷尾人们讨论的话题就是:“赵本山今年有什么节目?”。  不过,本山大叔已不仅是当年的给人们欢乐的小品演员了,现在作为“董

赵本山:从著名笑星蜕变为成功文化商人

      (生意场讯)  个人简历  赵本山,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二人转的传承人。1957年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开原市莲花村石嘴沟,17岁进入公社文艺宣传队。1982年,赵本山考入铁岭县剧团,1986年被

声明:《赵本山:从艺人变成心怀梦想的创业者(二)》为网友合拍病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