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光:基辛格访华牵线人



     在今天,无论美国还是加拿大,对中国的了解和好奇,可以在电视报纸乃至越来越多的华人社群中找到五花八门的答案—而如果有人无端讲中国坏话,会有一大堆人站出来据理力争。但在冷战时期或说更早的加拿大排华时期,为中国说话需要有很大的勇气,林达光教授正是一名雪中送炭的学者。他十年前逝世,此后,每逢加中两国出现摩擦和误会,我总会由衷地想,要是林达光还在,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吧?

  如今,林达光的夫人、被我称为“陈阿姨”的陈恕,不顾八十多岁高龄,出版了《走入中国暴风眼—林达光回忆录》中文版(香港天地)。我花了两个大半天,一口气读完了364页的书—尽管之前已经读过陈阿姨亲自签名送我的英文版,但重读中文版,依然激动感慨。林教授是我在加拿大最为敬重的学者,读书忆人,又想起了林先生传奇而又色彩斑斓的一生。

  林达光教授是加拿大土生第二代华裔,其父亲林佐然在人头税时代进入加国,成为圣公会的牧师和著名的早期侨领,为华工做了很多的服务。林达光在华人备受种族歧视的环境中成长,却从不自卑,先后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和哈佛大学求学,最终成为国际知名的国际法学者和历史学家,并将东西方交流作为自己的终生志业。

  林达光的哥哥林达文,是孙中山孙女孙穗英的丈夫,因此,林达光与宋庆龄、廖承志等人,也有长久而深入的友谊—1964年,正是宋庆龄帮助他离开中国,回到加拿大。林达光的夫人陈恕,也出身世家,其父亲是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实际创办人陈健安,表哥则是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姚依林。

  作为二代华裔,林达光年轻时从未去过故土。战争年代,作为学生的他,奔走美加两地,为中国抗战呐喊;内战时期,他反对国民党独裁,为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诞生呼号;新中国刚成立,他毅然踏上中国土地,投身新中国建设,一呆十五年。“文革”前,林达光回到加拿大,顶着“红色学者”的压力,在麦基尔大学教授中国历史等课程。

  当然,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轰动世界的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最早牵线人,正是林达光。基辛格欲摆脱美国国务院牵制、企图前往中国秘密访问之前,特地派人到蒙特利尔找林达光牵线搭桥。林达光不负重托,到法国找中国大使黄镇帮忙,拿到签证后再往中国传递信息,顺利完成使命。同样,在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与中国建交事宜上,林达光也推波助澜,以至于被英文媒体说成是总理派往中国的“密使”,加拿大驻中国大使的“第一人选”。1986年至1988年,林达光在担任澳门东亚大学校长期间,还给基辛格和特鲁多颁发了荣誉博士学位。

  林达光地位尊崇,为人却十分谦和有礼。我依然记得九十年代初我刚从日本来加拿大与他相识时,他竟请教我对中日关系以及中国未来发展的看法。我在报纸做编辑时,凡采访他,他一定有求必应。我去台湾时,曾与蒋纬国先生见面,蒋先生提出,如访问大陆,希望能签一个共同宣言,我马上就介绍了林达光教授。后来,纬国先生病情恶化,最后去世,此事不了了之。如果真让林达光搭桥,当可达成另一桩和解美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178.html

更多阅读

基辛格《论中国》 投资的逻辑

2011-10-22 23:15:49【序】1962年十月的一个夜晚,毛泽东在中南海召见了他的政治军事将领们。在西部万里之外的喜马拉雅山脚下,中印两国军队正在刺骨严寒中对峙。争执发生在一条有争议的边界线上,印度坚持英国殖民者划下的麦克马洪线,而

基辛格传 邓小平评价毛泽东

非虚构类的书之于缺乏想象力的人如同甘露之于久旱地,营养。偏爱传记这种病很难治愈,故事从童年到老年,起伏跌宕,涓涓细流,滚滚江水,通透刺激。Isaacson的妙笔生花让《乔布斯传》广受好评,读毕掩卷后意犹未尽,故续追《基辛格传》——他操刀

基辛格访华为何而来 基辛格访华

最近几天,在众多热点中,有一个豪华的访问团的消息绝对值得关注,他们是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为首的一个访问团,访问团成员还包括哈弗大学校长福斯特及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这三个可以代表美国政、商、学三界的人物,前两者分别受到习总接见,而

声明:《林达光:基辛格访华牵线人》为网友少年要堅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