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干面涨到4块钱一碗 三兄弟创业一碗热干面养活一家11口



人物档案

    姓名:徐建国、徐建洪、徐建龙

    年龄:52岁、49岁、46岁

    职务:徐唐氏热干面老板

    创业格言:不放弃,机会就在

 热干面涨到4块钱一碗 三兄弟创业一碗热干面养活一家11口
    眼前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徐家兄弟三人陆续下岗。为了养家糊口,兄弟仨摆过路边小吃摊、做过冰棒生意,但都不顺。1998年,是徐家最难熬的日子,老三徐建龙借债承包的冰棒厂关门,一下子亏了40万元,老大徐建国的妻子拿着单位买断的一万多元,回老家赤壁办了一个养殖场,却又碰到猪肉跌价、鸡瘟,本钱亏光不说,自己也大病一场。

    生活的重担,曾将徐家一大家子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三兄弟没有放弃,脚踏实地,一碗一碗的热干面卖出去,不仅还清一笔又一笔的债务,还让全家11口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下岗待业

    老大跟着母亲卖早点

    小吃与徐家三兄弟有着很深的感情。儿时,母亲张莲荣因为在餐馆工作,经常做些美味的小吃给兄弟三人吃,而且,他们家一直就住在户部巷附近,那里扎堆的早点和夜宵更是让他们记忆深刻。

    老大徐建国是家里最早下岗的,没了工作,他只得帮着在户部巷附近卖热干面的母亲打下手,母亲手把手地教他做武汉人最爱吃的热干面。

    1992年,徐建国自立门户了。他为自己选中了户部巷,在巷子口摆起一个摊点。“起初生意不好,最差的一天,只卖了不到60元,还不够保本。”徐建国回忆。

    在顾客的建议下,徐建国开始到处去吃味道好的热干面。一个月里,他的足迹遍布宝丰路、黄浦路、多福路、北湖一带,几乎吃遍了汉口较有名的热干面门店。那时,母亲除了自己教他,还给他介绍了一位老师——过去餐馆里的小吃老师傅胡春芝。

    几个月下来,他悟出了一个道理:热干面味道好坏的诀窍在于,掸面、热汤的火候要把握好。

    得到了“秘笈”,徐建国每天下热干面给自己吃。一个月过去了,他的手艺大大提高,连母亲都夸奖他,“下的面筋道爽口、香甜、有回味。”

    手艺好了,店里不少顾客都成了回头客。到了1992年底,徐建国的徐记热干面渐渐有了起色,每天都能卖个百把块钱。

    生意接连失败

    “一碗”热干面养活11口人

    1998年,是徐家最艰难的日子。下岗在家待业的老三徐建龙,看到卖冰棒门店的生意好,就到处借钱承包了武汉印染厂下面的冷饮厂。刚开始生意还不错,徐家人当时都在想,也许命运就要因此发生转变了。

    但是,命运女神没有垂青徐建龙。1998年夏天,武汉市遭遇了百年罕见的洪水袭击,加上自己过于乐观,没有狠抓技术和管理,徐建龙的冷饮厂没有逃脱关门的命运。关掉厂子,留给徐建龙的就是40多万元的债务。徐建龙告诉记者,这笔巨额债务犹如一块巨石,将兄弟三人和整个徐家都压在了下面。

    那一年,似乎不幸的事情都集中在徐家三兄弟身上。1997年,徐建国的爱人唐金枝也下岗了,为了改善生计,她总想找点事做。那年秋天,看着猪肉卖得好,唐金枝就拿着被买断时发的1万多元钱,回到老家赤壁去办了一个养殖场,喂养了100多头猪、3000余只鸡。

    “每天撒料,给猪喂食,就等着收获了。”唐金枝告诉记者,但不幸的事再次发生——先是遭遇1998年猪肉大降价,紧接着,她养的鸡又暴发鸡瘟,全部死光。这一下,她投入的1万多元养命钱全打了水漂。

    投资失败,回到武汉的唐金枝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大病一场,住进医院,结果又欠下一大笔医药费。

    “天塌了有我来顶着。”在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老大徐建国毅然挑起了重担,让家人不要放弃希望。

    徐建国回忆,那段时间,他是巷子里最早出摊、最晚回家的,一碗一碗地卖热干面,保证全家11口人的日常生活。每当手头上攒了些钱,全家就开始替老三还债务。当时,由于生活拮据,徐家父母、兄弟三家一共11口人不得不挤在28平方米的小平房中。“当时,我和老二徐建洪都住自己架的小阁楼上,回想起来真是心酸。”

    老大带头

    兄弟三人手拉手进入户部巷

    2002年初,为了减轻哥哥的负担,老二徐建洪也加入做早点生意的队伍。跟着哥哥学完手艺,就在离哥哥不远处摆起一个摊子,徐记热干面有了“分店”。

    看着两个哥哥的早点生意都有了起色,老三徐建龙心里又痒痒了,准备再次下海。为了与哥哥们错开品种,徐建龙再次找到老师傅胡春芝,学起了做烧卖。

    2002年底,徐建龙也在户部巷开了一家烧卖店,生意还不错。这样一来,全家人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这也是我们赶上了好机遇。”老大徐建国笑着说。2003年,武昌区政府投资改造户部巷,将户部巷作为早点示范工程的试点,徐建国和其他经营户一起,跟着户部巷步入了快速发展期。

    2003年9月初,趁着户部巷开街的大好时机,徐家三兄弟商量着去给自己的徐记热干面注册个商标,打响招牌。到了工商局商标管理所才发现,徐记早被人注册了。回家后,兄弟三人一商量,决定将大嫂的姓也加进来,于是,“徐唐氏热干面”就成了徐家三兄弟的招牌了。

    不过,在那时,虽然生意渐渐好转,每天热干面都能卖出70多斤面,但老三徐建龙的债务压力依然很大。好在户部巷正式开街后,人流量急剧上升,生意也越来越好,每天早上的销售额都超过了千元。就这样一步步,兄弟三人慢慢将40多万元的债务还清了。

    兄弟分工发展

    一天卖5000碗热干面

    兄弟三人都在巷子里做早点,难免有些重复竞争。2004年春节过后,兄弟三人商量着,“现在有些积蓄了,趁着户部巷走出去的机会,徐唐氏是不是也出去开家店试试?”

    没过多久,户部巷成立了商会,还成立户部巷投资公司,专门经营走出去的项目——户部巷分号。由于运作模式独特,小吃扎堆经营,首个户部巷分号——徐东分号开张后非常火爆,分号的成功,让徐氏兄弟三人看到希望。2005年3月,凭借着老大徐建国的手艺,老三在水果湖中百仓储、徐东平价开起来两家店子。

    之后,徐建龙的店子就紧跟着户部巷分号发展,目前,他已在光谷、中南、古田、杨汊湖等11处分号开了门店。

    为了跟上快速扩大的经营门店,徐建龙还专门出资在解放路商业街旁的斗级营设立了配送工厂,每天用专车为全市11处门店配送原材料。

    徐建国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徐唐氏热干面每天能卖出1500斤左右,约等于5000碗热干面。

    “创业这么多年,如今才步入正轨,这一路很艰辛呀!”徐建国感叹,如今兄弟三人生活宽裕了,但养成的习惯却依然没变——每天凌晨3点起床,到门店后生炉子烧水,将一切准备就绪,6点钟开始卖早点。他还说,这种早起的习惯肯定改不了,今后还会继续坚持下去,慢慢地将小吃生意做大。

    老三徐建龙说,“我们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帮助,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回报社会。”据介绍,徐唐氏热干面如今招聘的几十名员工大多数为下岗工人。

    左起为老三徐建龙、徐家大嫂唐金枝、老二徐建洪,他们要将徐唐氏做成小吃连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2230.html

更多阅读

昆明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王光美不原谅周恩来

1940年春天,梁思成从四川回来以前,在林徽因的监督下,他们共同设计的三间房的住宅完工了。距离城市这么远,他们希望能避开轰炸。建盖这座房屋花费了他们认为能够支付得起的双倍价钱。后来林徽因在回忆录中写到,“现在我们已经完全破产,感到

十块钱能做什么? lol十块钱的皮肤

十块钱能做什么?在物价飞涨,蒙牛有毒,春运买不着票,长得那么像傻缺的金胖子当领袖的今天,十块钱究竟还能做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十分有心用心当心怀揣着十块钱,自打从天津到南京南站后便开始了我的试验,并且一直生存到今天!由于本学期学习不

赚一万块钱 如何用三万块钱赚更多的钱

  有目的、利润大、销售简单、的贸易商做。  范围很广泛啦,现在很多连锁店加盟只要几万块钱,而且还是包装修的  在美国和日本,已经有统计数字所证实。所有新开张的企业中约有90%在5年内倒闭,而连锁加盟经营店在开张的5年内倒闭

声明:《热干面涨到4块钱一碗 三兄弟创业一碗热干面养活一家11口》为网友恠哭泣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