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爱好者郝三刚:“这个有花纹这个没有花纹。”
考察完市场后,有点兴奋的张春元开始去大城市推销。但过了一段日子他回来了,并做出一个重要决定。他要在葫芦成熟之前上山去捉蝈蝈。虽然现在并不是捉蝈蝈的最好的时候,但大好晴天,张春元还是不肯错过捉蝈蝈的机会。 记者:“有吗?” 张春元:“这里一个,吆,抓这个蝈蝈你老是截住它头。” 记者:“咬你是吧?” 张春元:“咬人,它很咬人,哎吆,咬的。” 记者:“有什么技巧啊?” 张春元:“摁住它,摁住它就好了。看我捉住的这个蝈蝈,北京大青绿。这个品种很好。” 张春元:“不要跑,不要跑,吆,好好,它跑;老是在头里截着它。” 这是张春元经常来捉蝈蝈的山地。在这块山地上产的蝈蝈品种优良。对他这个捉蝈蝈的能手来说,捉住它们不在话下。但太过专注的他并没有注意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尴尬事情。 张春元:“拿蝈蝈有时候跑开了有时候掉裤子。累得掉裤子。所以这个情况我经常遇上。有时候很着急,还恐怕它跑了。有时候裤子松松垮垮,很着急。” 老人今天收获不大,但却丝毫不影响他对蝈蝈的兴趣。张春元:“我对蝈蝈很感兴趣。到时候我吃块馒头我就嚼块馒头给它吃。我吃块水果,我嚼块水果它吃。或者是苹果或者是梨。我一边看着,一边喂养,你也能吃水果?” 到底为什么要去捉蝈蝈呢?这源于他卖葫芦时的一个发现。2005年元旦,张春元在济南的凤凰山蝈蝈市场考察行情时,因为相信自己的葫芦是独一无二的,而且确信自己的葫芦肯定能畅销,他便以画有图案的葫芦为标准,确定每个葫芦零售60元,批发30元的价格。张春元浑身挂满葫芦走在市场上,招来很多好奇的人。
张春元:“旅游的看着,这是个什么新产品?”
连续几天,围观者很多,买葫芦的人没有几个。人们因为好奇而来,却因价格太高而去。同时,在北京玉泉营蝈蝈市场为张春元卖葫芦的张春周也传来了不尽如人意的消息。 张春周:“试了要60块钱一个,顾客就嫌贵。” 倔强的他就是不甘心降价,干脆利用自己葫芦结实的特点摔葫芦来吸引人们的眼球。他提出让一个围观者摔他的葫芦,并声称摔破分文不要。 张春元:“是吗,他就乐得哗地笑了,他就……乐得人哗哗地笑,哎吆,你的质量真跟上了,我说你再使劲给我摔。” 这招果然奏效,人们都来瞧稀罕。但葫芦还是因为价格偏高而很少人问津。张春元正打算低价抛售然后打道回府时,一个顾客的话让他看到了希望。 张春元:“我带着蝈蝈,你给我搭上个蝈蝈行吗?我说可以,可以。” 搭上蝈蝈,张春元的葫芦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他从中悟出搭蝈蝈是吸引鸣虫爱好者买他的葫芦的一个好的招数。 蝈蝈爱好者魏伟:“喜欢的不觉得贵不喜欢的白给都不要。” 蝈蝈爱好者郝三奎:“玩的耍不讲贵贱,相中了为原则。” 一个葫芦成本仅仅一元多钱,单纯买葫芦,消费者自然要掂量一下是否物有所值。不过有了蝈蝈搭着葫芦卖,蝈蝈爱好者也就好者不嫌贵了,张春元的葫芦这才算是打开了销路。很多代销者纷纷找上门来。蝈蝈让张春元的买卖开了张,搭蝈蝈零售使他的怪葫芦名气大长,他开始自己捉蝈蝈搞养殖。2005年春节前后,正是蝈蝈稀缺,价钱最高的时候,而张春元自己老家的山上却盛产蝈蝈。他捉蝈蝈,繁殖蝈蝈,然后搭葫芦以高价卖出。小小庭院七千葫芦一年竟赚了2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