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别让商家‘忽悠‘你-为消费者编织的‘童话‘(10)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奚恺元因此指出,我们在决定是否购买一样东西时,衡量的是该物品给我们带来的效用和它的价格哪个更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能价格比"。在我们做购买决策的时候,我们的心理账户里面还在盘算另外一项--"交易效用",就是商品的参考价格和商品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的效用。

  奚恺元把这种现象称为"合算交易偏见",正是这种合算交易偏见的存在,使得我们经常做出欠理性的购买决策。

  商家也早早地掌握了消费者追求"合算"的心理,他们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对比项。比如,用较小的怀子和并不多的冰淇淋对比,使冰淇淋得看上去满得要溢出来。再比如,用"原价"衬托"折扣价"。

  看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惊异地发现:原来,人类的心理对经济决策的影响这么大!而行为经济的研究正是告诉人们:这种影响之大,无超出人们的想象!

  这个由卡勒曼和阿莫斯开创的"行为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它已经不仅仅是主流经济学的很好的补充,或者仅仅是门"实用的经济学",它甚至大有取代主流经济学的趋势。

  比如,奚恺元就曾说过,他认为所谓的"行为经济学"、"行为决策学"都是过渡性的说法,将来不会有这些概念。而将来经济学,就是"行为经济学",因为经济学本来是天然地与跟心理学结合在一起的。

  那么,"行为经济学"真的会取代现有的经济学吗?也许,只有时间有给我们最终的答案了。不过,令人振奋的是,经济的发展,总会越来越令人惊异,越来越充满奇趣,越来越直指问题的根本。为此,我们会拭目以待着……

 第45节:别让商家‘忽悠‘你-为消费者编织的‘童话‘(10)
  用"满意"取代"最大"

  在行为经济学出现以前,过去的经济学,会假设人类会尽可能的追求自己"效用最大",于是产生一种理想的状态。也就是说,假如一个人的消费、工作、或其他任何活动所带来的效用,都可以用一条钟形曲线来表示,那么,人人都会凭着威力无穷的"完全理性",终会找到能对应钟顶最高点的那个"最佳选择"。

  消费者能找到钟顶的最高点,得到最大的效用,厂商也能找到钟顶的最高点,得到最大的利润。人人各逞其能、各得其所之后,市场达到均衡,经济学家心目中尽善尽美的世界就出现了!

  不过后来,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在这个时候,赫伯特o西蒙(Herbent Simon,1916~2001)提出了他的"有限理性"概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2503.html

更多阅读

第47节:别让商家‘忽悠‘你-为消费者编织的‘童话‘(12)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不过,凭经验办事,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未尝不好。的确,用"满意"还取代"最大化",不论对消费者还是商家,都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也正因如此,西蒙的理论目前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的不同分支,成为了

第46节:别让商家‘忽悠‘你-为消费者编织的‘童话‘(11)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赫伯特·西蒙.jpg  赫伯特o西蒙  西蒙自始至终不相信"完全理性",他认为这种假设所隐含锱铢必计、精确无误的经济人根本是神话。人在大部分的时候,都是找一个 "过得去"、"差不多

第45节:别让商家‘忽悠‘你-为消费者编织的‘童话‘(10)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奚恺元因此指出,我们在决定是否购买一样东西时,衡量的是该物品给我们带来的效用和它的价格哪个更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能价格比"。在我们做购买决策的时候,我们的心理账户里面还在

第44节:别让商家‘忽悠‘你-为消费者编织的‘童话‘(9)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奚恺元  当代华人经济学家奚恺元  奚恺元天资聪慧,学习刻苦,小学毕业后,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上海最好的中学之一市西中学。然而,因为视力原因,他没有资格报考

第43节:别让商家‘忽悠‘你-为消费者编织的‘童话‘(8)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我们知道,作为商家,所谓"跟风"也就是模仿别人的产品经营策略,是比较容易的。但领风气之先是最难的。之所以能把看上去"不可能"的东西变成市场上的抢手中货,是因为他们其实都是没有证

声明:《第45节:别让商家‘忽悠‘你-为消费者编织的‘童话‘(10)》为网友好好学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