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1)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贝克尔创立了"新消费者论"、"时间经济学"等理论,甚至被西方学者称为"贝克尔革命"。用简单的语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时间与消费的关系:消费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而传统的经济理论忽略了这一点,以为消费可以瞬间完成。比如,一个人在五星级宾馆睡觉的时候,就不可能同时到高尔夫球场挥杆击球。所以,时间才是真正稀缺的资源,而时间的稀缺影响了人类的消费行为。

  有了新"新消费者"论之后,"理性人"的意义就扩展了,人的消费行为还要包括在不同的时间做出的选择,比如,是满足目前的消费欲望的"极大化",还是宁愿节省眼前的消费,去投资于教育以获得长远收益?这种研究思路,无论对学者、商家和消费者,无疑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说到这里,我们不由地发现:消费,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行为,原来它竟然是这样复杂?蕴含着这么多丰富的经济学意义?实际上,消费活动不仅复杂的,甚至是神秘的。它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受到预期收入的影响,还受到时间、生理、社会习俗、心理等因素的制约。

 第11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1)
  相对于人的消费能力,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能力的提高,明显要快得多。所以,现代经济生活常常表现出生产大于消费的倾向,或者说,经济生活的常态应是"供过于求"。这就难怪,面对经济出现的经济不景气,面对现代社会越发过剩的生产能力,有些人会感叹:消费能力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

  会有"充裕"时代吗?

  其实,究竟是资源更稀缺,还是消费能力更稀缺,这也正是经济学家们纷争不休的问题。

  有人认为,如果将资源看作最稀缺的,会导致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造成经济发展缓慢;而另一些人认为,如果将消费能力看成最稀缺的,将导致人们为发展经济而不惜以浪费资源为代价,从而毁掉这个地球上最稀缺的自然资源。

  既然经济学是的出发点是满足人们的欲望需求,实现人们的幸福快乐,那么,我们不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到底有没有办法,让人类远离稀缺,生活在"充裕"中呢?也就是说,产品是充裕的,而人们也不会捉襟见肘"买不起"。这种情况会出现吗?

  其实,在现代社会,某些方面确实可以实现"充裕"了。

  早在1903年,有位叫金·吉列(King Gillette)推销员,虽已年近五十,却仍然满脑子幻想,渴望成为一个发明家。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花了四年时间,终于发明研制了可更换刀片式剃须刀。然而,在最初投入销售的一整年里,这副"新产品"只卖出了51副刀架和168枚刀片。

  吉列没有放弃,他接下来做的事情,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他以极低的折扣将数百万副刀架卖给美国陆军,自然,军队将刀架当作生活必需品发给了士兵们。吉列指望这些士兵退役还家后,变成自己的"回头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2537.html

更多阅读

第14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4)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学就必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了。事实上,"边际三杰"也就是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瑞士的瓦尔拉斯,他们在掀起"边际革命"的同时,还身兼"经济学改名运

第13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3)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充裕经济学"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我们重新思考经济学的"终极问题":在有限资源下如何进行选择?因此,当资源和供应呈现"极大充裕"时,反而需求这端出现了瓶颈。  人们越来越关注需

第12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2)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然后,吉列又将刀架卖给银行,让银行作为礼品来送给新开户的客户。他设法将刀架和几乎所有商品都捆绑在了一起,比如从绿箭口香糖到红茶茶包。这种做法颇具成效,仅仅又过了一年,他就已经

第11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1)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贝克尔创立了"新消费者论"、"时间经济学"等理论,甚至被西方学者称为"贝克尔革命"。用简单的语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时间与消费的关系:消费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而传统的经济理论忽略了这

第10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0)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特别是他提出的关于"需求弹性"概念,这更是微观经济理论中一个最基本又最重要的概念。它普通得令人们在教授这个概念时,常常忘记了它的提出者--马歇尔。但它又格外重要,因为马歇尔正

声明:《第11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1)》为网友今日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