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第一章 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

  "快乐与痛苦无疑是经济计算的最终目的,以最小的努力满足最大欲望,以最小厌恶的代价获取最大欲望的快乐,使快乐增至最大限度,就是经济学的任务。"

  -- 威廉·杰文斯

  人类对物质财富的需要,催生了经济学。经济学,也正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的科问。不过,想搞清资源如何配置,就首先要搞清人类的行为;想搞清人类的行为,就必须深入人类的心理。于是,经济学就从人类的"欲望"开始了。

  在早期的经济学家看来,与人类的无止境的欲望相比,世界上的物品、财富总是稀缺的。而后来的经济学家却发现:与人类有限的购买能力相比,社会上的生产总是"过剩"的。为了实现社会中每个人"最大幸福",经济学家们开始了无尽无穷的探索旅程……

 第1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
  "理性",不可乞及的目标?

  一提到经济学,人们最容易联想到的一个形容词,恐怕就是"理性"了。

  的确,在人们的印象中,经济学是一门非常"理性"、非常现实的学问。如何一个人喜欢浪漫和幻想,人们就会说:经济学恐怕不适合他,他应该去接触文学艺术。不过,假如这个人有点浪漫"过头",不够现实,以致于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人们又会对他说:"嘿,去扫扫盲,学点经济学吧!"

  人们的这种印象没有错,经济学,它千真万确就是一门以"理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科学。

  正如很多科学都建立在一种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经济学,也有它自己的基本假设。经济学的这个最基本假设,叫做"理性人假设",又称"经济人假设"。它的意思就是:每个人都在即定的条件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整个经济学的体系,都是由"理性人假设"开始,逐步发展了起来。

  最早的一批经济学家,被称作"古典主义经济学家"。18世纪的英国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 1790),就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也是"理性人假设"的创造者。在亚当·斯密看来,一切经济现象都源于人类的利己主义本性。由于每个人都是"理性人",都希望得到利益的最大满足,于是就出现了交换。而在交换的过程中,人们都得到了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在可能的条件下(比如支付能力)实现了自己了最大利益。而整个社会经济,就由此运转了起来。

  交换,是最初的也是最常见的经济活动。对于交换行为,我们可以这样做个比方:

  有个人拾到一只苹果,而他真正想得到的是一块钱。另一个人手里有一块钱,他很想吃苹果。不过,对第二个人来讲,这个苹果用0.5元来买,才比较符合他的意愿。

  于是,两个走到一起,进行了讨价还价,最终,两人都做出让步,第二人花了0.75元买到了苹果。虽然这两个人没有得到他们预期的最大利益,但都在可能的程度上得到自己最大的利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2547.html

更多阅读

第14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4)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学就必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了。事实上,"边际三杰"也就是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瑞士的瓦尔拉斯,他们在掀起"边际革命"的同时,还身兼"经济学改名运

第13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3)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充裕经济学"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我们重新思考经济学的"终极问题":在有限资源下如何进行选择?因此,当资源和供应呈现"极大充裕"时,反而需求这端出现了瓶颈。  人们越来越关注需

第12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2)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然后,吉列又将刀架卖给银行,让银行作为礼品来送给新开户的客户。他设法将刀架和几乎所有商品都捆绑在了一起,比如从绿箭口香糖到红茶茶包。这种做法颇具成效,仅仅又过了一年,他就已经

第11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1)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贝克尔创立了"新消费者论"、"时间经济学"等理论,甚至被西方学者称为"贝克尔革命"。用简单的语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时间与消费的关系:消费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而传统的经济理论忽略了这

第10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0)

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特别是他提出的关于"需求弹性"概念,这更是微观经济理论中一个最基本又最重要的概念。它普通得令人们在教授这个概念时,常常忘记了它的提出者--马歇尔。但它又格外重要,因为马歇尔正

声明:《第1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为网友诗酒露华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